古庵沧桑
铜盘庵,亦名龙兴祖殿,位于尤溪县新阳镇双鲤村(明清时属尤溪六都),为祭祀卢公祖师而建,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几度兴废。
从目前可考的资料来看,铜盘庵至少经过三次大修葺。第一次大修在明万历年间,明崇祯九年(1636)《尤溪县志》载:“铜盘庵,在六都,元末建,万历间重修”;第二次大修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清道光十一年(1831)《尤溪县志》载曰:“国朝乾隆十五年,僧掀桂重修。”掀桂,其人无考,“掀桂”应是僧人法号,明清时期闽地僧人法号常含“桂”字;第三次大修是民国十一年(1922),民国十二年(1923)《尤溪县志》详细记载了这次大修:“铜盘庵,在六都,即龙兴祖殿,元末建。祀卢公祖师,抗旱祈雨甚验。明万历间重修。清乾隆十五年僧掀桂重修。民国六年庵旁饭堂及前楼回禄。民国十一年师长卢兴邦重新筑建兼修殿宇各处。”回禄,是古代传说中的火神名,后引申为火灾的代称。卢兴邦(1880-1945),是民国时期福建军阀,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闽北绥靖委员,当地人习惯称“卢师长”。卢兴邦与卢公祖师颇有渊源。卢公祖师,1040年出生于七尺朱源里(今西城镇七尺村朱源里),修道坐化后肉身像供在双鲤村铜盘庵。卢兴邦也出生在七尺朱源里,发迹后于1922年在双鲤村大兴土木,建立卢公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乡同姓,且铜盘庵就在卢公馆不远处,铜盘庵失火,卢兴邦进行重修在情理之中。
铜盘庵几经回禄之灾,还有人祸。村民黄荣利现年80岁,2008年至今担任铜盘庵管委会主任。据他介绍,铜盘庵所有陈列曾被洗劫一空,僧人被扫地出门。最令人叹惜的是卢公祖师肉身塑像在中心大队被刀斧砸开,现场焚烧成灰。后来,有几户人家在铜盘庵暂住数年,其中一户是从大坋村搬下来的陈家,另一户是因为“改低造田”房屋搬迁暂住于此。1978年,铜盘庵被拆除,仅一天工夫就夷为平地,木料、砖瓦分门别类堆放,堆在旱田里出售一空。
今年89岁的陈新科老先生对老铜盘庵还有印象,老庵坐落在山脚田边,后山叫龙井坑,对面叫铜盘口山,周围大树掩蔽,十分静谧。老庵主体面阔3间,正殿供奉卢公祖师,共有5尊,分别为正身、一身、二身、三身、四身,均为泥胎塑像。卢公正身是卢公祖师的肉身塑像。侧殿有大钟皮鼓悬于梁柱之上。右边为干支楼,供有菩萨数尊。左边扶厝,分上下堂,下堂供奉3尊观音塑像,亦是和尚诵经场所。正殿离下埕有七个台阶,并有门头和围墙。
1998年,铜盘庵重建,2008年重修,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黑瓦翘檐,主体面阔3间,廊前6柱,设有靠椅,上下埕5步台阶。正殿为开放式,左右侧殿为对称拱形门洞,圆形门窗。殿头书“龙兴祖殿”四字,柱上对联:“功高宇宙斯称可仰,德润苍生大显威灵。”正殿供奉5尊卢公祖师木雕塑像,坐在神龛宝座上,斗形法帽,头披红巾,黑脸,身穿法袍,交领右衽。左边侧殿供奉坐式观音,右边侧殿供奉伏虎祖师。左边挂大钟,右边置皮鼓。殿后修竹翩翩,殿前立有3根旗杆。庵前小门上书“铜盘庵”三字,两侧对联:“龙门庭前迎宾客,兴福堂中佑民生。”
铜盘庵(左图)位于尤溪县新阳镇双鲤村,就在卢公馆(上图)附近。
卢公传说
卢公祖师,本地人都称呼“卢公爷”,这里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据传,卢公祖师乳名细弟,北宋时人,1040年出生,61虚岁坐化。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年轻时打工为生,拜董公为师,学得法术,行侠仗义,颇有名声。四十多岁时曾外出打长工,先去南平土堡(现塔前)石伏村,后转尤溪县连云村(古称上云),一边打工,一边修道。
相传,卢公在上云打工时,因不吃荤,将煮熟的红糟泥鳅倒入田中放生,于是上云的梯田里有了红泥鳅;他将整盘鸡肉复活成鸡,无意中把鸡毛插反了,所以下云村有羽毛凌乱的“倒毛鸡”;他在上云巡田看水时,被芦苇割破手脚,随手拔下芦苇往山下扔,并下了咒语:“上云不长下云生”,从此,上云村不再长芦竹草,而下云村的芦竹草却十分茂盛。最奇特的是,上云还因为卢公祖师衍生出非常独特的民俗活动“豆腐节”。旧时,有一年临近立秋,上云的红米稻正值分蘖期,久旱无雨,眼见要颗粒无收。村民特意去六都铜盘庵抬了卢公祖师的神像到上云巡村巡田,祈求他佑护。之后果然天降甘霖,解除了当地旱灾。随后,人们恭送卢公祖师移驾回双鲤祖殿,抬着神像才行里许,两支抬驾龙棍双双折断。人们猜想:卢公爷是不是想在上云也有个安身之处?于是上云村民捐钱捐工在村水尾处筑建了卢公庵。因为古代乡民贫困,只能用当地盛产的田埂豆做成豆腐供奉卢公祖师,久而久之,就演变成“豆腐节”——立秋前一周,上云家家户户都做豆腐供奉卢公祖师,抬着卢公祖师神像巡游全村,一路鼓乐喧天,之后村民聚餐,吃以豆腐为主的豆腐宴。
双鲤邻近的大建村(古称漆树)也有卢公的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叫詹五四,元代人,大建村詹氏始祖詹秀的三世孙。詹五四是道士,某日到外村为逝者做道场。在龙潭古道上,遇一大蛇挡路。他把法杖往地面一顿,说:“若是歹蛇你便去,若是好蛇绕三圈。”说来也怪,那蛇绕了法杖三圈,在前面引路,带他到了龙潭的路边岩洞,蛇突然不见了,洞里现出一具干尸。詹五四心知这是有所托付,就用道袍将干尸包起,暂存在村边旧房。他做完法事回来,想要安葬这位道中同人,却怎么也捡不出适宜时辰。当夜,梦见了一个人,对他说,他是尸主,姓卢……原来,尸主便是受人敬重的卢公!詹五四听从卢公指点,在10多里外的公馆峡寻得佳地建庵,取名铜盘庵,择日将卢公干尸装成神身入座,奉他为祖师。
铜盘庵(左图)位于尤溪县新阳镇双鲤村,就在卢公馆(上图)附近。
铜盘丹龟
詹五四把目光投向双鲤村铜盘坂这个地方,但见此地背靠白叶山,面对华坑崎,左手岩壁屏障,右手山坑下泻,后山树木参天,面前阡陌相连,一条清溪缓缓流过。山脚有一坟墓,是邻村中心村楂林头于姓人家的祖墓。经过商议,于家将坟墓迁移,墓地置换出来建了一个简陋的庵,用于安置卢公祖师肉身神像。后来经过几个朝代的扩建、改建、重建,才有了现在的样子。
自古以来,铜盘庵由十境村民共建共管,财产共有。所谓十境,是指大建村1境,大坋村1境,双鲤村华坑、英山、南山3境,中心村上下白泉、西坑、双桥过山头泽水3境,郑庄村1境,和平村1境。境,原意指区域,这里指一种地缘组织,类似村民小组,按自然村落或聚居区域划分,部分地区采用地形特征(如山脚、河湾等)作为分界标准。
为了感谢于姓人家的慷慨大义,每年卢公爷诞辰之日,都要请楂林头于姓后人到庵里吃一餐。此风习一直延续下来,直到近年才中断。
铜盘庵每年有三次大的活动。农历八月二十三为卢公爷生日,还有两次道场,一次在正月十二,一次在农历八月二十四,由信众捐款举办。陈新科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前,每年卢公爷生日都要做两天一夜的道场,非常热闹。那时正是秋收过后,庵前的稻田水被排干,有许多人就在田里摆摊卖东西,新米挨着粗陶,竹筐挤着草鞋,甚至还有摆桌赌博的。有的人蹲在田埂上,铜头水烟袋咕噜作响。
如今,铜盘庵是尤溪县道教协会单位,也是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所处的双鲤村已入选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
铜盘庵庵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