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让闽都文化“活”起来
三坊七巷俯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一年来,福州市牢记嘱托、奋勇争先,以文物修缮固本、活化利用赋能、以文塑旅提质为抓手,在闽都文脉的守护与焕新之路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实践答卷。
修缮后的林则徐故居吸引大批游客参观。
文物修缮
呵护古厝肌理 筑牢文脉根基
文物建筑是历史的“活化石”,福州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将文物修缮纳入民生工程清单,实现保护与惠民的双向落地。今年9月,2025年度市级为民办实事文物建筑修缮项目清单15个项目全部提前完成,涵盖鼓楼、台江、闽侯等8个县(市、区),涉及古民居、寺庙、桥梁等多元类型。从台江区苍霞洲基督教堂木构梁架的细致修复,到晋安区大北岭古驿道青石板的补砌加固,再到永泰县9座寺院屋面瓦件的翻新规整,累计投入资金超2300万元,让洗银营20号、螺洲孔庙、十四门桥等15处文物建筑重现历史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以来,重点文物修缮利用进一步强化,福州市已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柔远驿等24处文物修缮工程,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故居等16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
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的千年古桥——十四门桥。
在文物修缮的延伸领域,古树名木保护同样成效显著。今年,福州已建档古树名木超1万株,实现“一树一档”动态管理,并通过全省首创的“古树名木+保险”模式筑牢保护防线。
为夯实古厝保护的制度基础,福州市有效落实古厝不动产权证办理。根据年度古厝不动产权证办理任务计划,福州市成立了历史文化街区古厝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专班,强化部门协同推进。截至目前,上下杭已办理完成58本古厝产权证,正提速推进万隆弄地块三、龙岭顶巷西北地块总平、方案报批、建筑结构及消防评估工作,以精细化保护延续闽都建筑文脉。
三坊七巷衣锦坊水榭戏台上的闽剧表演。
活化利用
科技赋能古厝 创新对话当代
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代同频。福州以活化利用清单为依托,用科技打破时空隔阂、用业态注入生活气息,让10个2025年度市级为民办实事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清单里的文物从“静态遗存”变为可触摸、可互动的文化空间。
今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故居早已不是“安静的老房子”。推开“尚书第”匾额下的木门,青石板路的纹路里藏着百年故事。转身走进展厅,全息投影再现林则徐疏浚西湖的场景:乘一艘小船从家门前的文藻河直达“宛在堂”,光影中他手持图纸与百姓交谈,衣摆褶皱清晰可辨。伸手触碰电子屏,林宾日手绘的《饲鹤图》浮现出来,将家风故事娓娓道来……
“以前觉得历史离自己很远,现在好像能和林公‘对话’。”刚体验完AR互动的中学生林玲玲,正对着“十无益”家训做笔记。今年推出的“回首家山无限情——林则徐与福州”展陈,不仅用“古厝沧桑”“守制里居”等板块串联历史,更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拉近距离。
三坊七巷、上下杭等街区的“古厝+”创新同样鲜活。今年,衣锦坊古厝里的沉浸式剧场每周末座无虚席,观众跟着演员在院落穿梭,仿佛走进百年前的福州故事;上下杭“非遗院子”里,脱胎漆器匠人现场演示“髹漆”技艺,游客可亲手为小摆件上漆,年均开展此类体验活动超200场;梁厝街区的露营地旁,草地音乐节正举办,让人们的疲倦和压力消解在晚风里。未来,福州将深化“古厝+数字”“古厝+研学”模式,让更多古厝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驿站”。
上下杭龙岭顶的文艺表演吸引游客驻足。
以文塑旅
非遗点亮坊巷 文旅融合出圈
今年福州文旅的火热,藏在古厝檐角的光影里、非遗展演的喝彩中。国庆中秋假期,三坊七巷、上下杭、梁厝等街区以“非遗+科技+夜经济”的创新姿态,将闽都文化酿成了一场场让人舍不得离场的沉浸式盛宴,让“千年坊巷越夜越潮”成为福州文旅的新标签。
白天,三坊七巷的白墙黛瓦下,游客沿着深度游路线打卡国风演艺;上下杭的龙岭顶广场上,“国潮雄狮少年”展演融入街舞律动……
夜间,上下杭“溯梦龙岭顶”沉浸式光影秀成为热门打卡项目,激光投影与声景互动让游客仿佛穿越历史;三坊七巷水榭戏台的拜月仪式浪漫气息十足,身着传统服饰的表演者遵循古礼,诗词吟诵与古典舞乐交织;在梁厝街区的露营地,心跳、风声和欢乐同频共振……
此外,《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火热开播,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携观众深度探访福州中轴线。从纵贯南北的千年中轴线出发,串联起三坊七巷、朱紫坊、梁厝等历史文化街区,单霁翔一路打卡、解读,梳理福州的历史年轮与文化基因,展现闽都文化在“守根脉”与“开新局”中的动态平衡。
这场“双节”文旅盛宴,成为福州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的生动注脚。当古厝成为文化体验的舞台、非遗化作潮流生活的元素、科技搭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福州不仅让闽都文化在当代“活”起来,更以文旅融合为纽带,让历史文脉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写下了兼具温度与深度的实践篇章。
(福州晚报记者 管澍/文 林双伟/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