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八百岁垂裕祠喜庆获省级“文保”20周年
来源:三明日报 发布时间: 2025-10-11 10:27

10月1日,三明学院北区锣鼓夹道,宾客鱼贯而入,坐落在校园内的邓氏祖祠垂裕祠喜庆荣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周年,全国各地邓氏宗亲前来寻根谒祖,共庆盛会。

“真龙骨脉属沙阳,荆山南岸隐身藏”。垂裕祠是邓氏纪念先祖邓克谐的祖祠。邓克谐(967-1033),字仲孝,邓氏入闽始祖邓光布第八世孙,生八子,被尊为荆山邓氏再始祖,闽沙邓氏百分之九十都是其后裔。其八子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分八房,后裔广布全国各地,达30多万人。邓克谐子孙多有才俊,被称为“一门九进士”,后裔贤良辈出,共有进士76人,孕育了革命先烈邓发、共和国元勋邓子恢、财经学泰斗邓子基等名人。

垂裕祠始建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重建,奉祀邓克谐和夫人罗氏,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祠堂正前方神道旁屹立着“南阳邓氏”牌坊,牌坊前左侧有丈余高的神道碑,上镌“宋银青光禄大夫神道”。祠后沿阶而上是克谐公墓。对于这种前祠后墓、祠墓一体的格局,省、市文物保护专家认为,含有浓重的客家风格,为我省少见,极具文物价值。1991年,垂裕祠及古墓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列入福建省涉台文物名录。

垂裕祠、墓列入省级“文保”20年来,文保小组依法做好安全防护。2017年以来,争取省财政补助资金165万元、三明学院捐建65万元、八房后裔捐款200万元,进行第十九次重大维修,并在保护范围内竖立毛泽东题词“华夏邓氏 千秋一脉”等巨石碑刻,建立圣旨墙、进士墙,整治周边环境、配套公共卫生设施,文保工作、安保工作受到上级肯定。

垂裕祠不仅是邓氏的祖祠,更是三明人的精神家园。“护宝如护心”,这处坐落在高等学府的文化遗产在守护、传承、创新中焕发新姿,“如文星朗照,与学子弦歌共振”,成为三明“活态文物名片”。

 

 

(三明日报 全媒体记者 王长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