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博物馆国庆中秋期间活动安排情况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福建省文物局精心组织指导全省博物馆统筹策划推出近300余项陈列展览和特色社教等活动,涵盖红色教育、非遗体验、闽台文化、科技互动等多元维度,实现文化传播与公众体验的深度融合,为广大观众呈上一场“有温度、有深度、有活力”的节日文化盛宴。
一、突出红色主题展览: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省博物馆聚焦红色主题,打造系列精品展览,让红色基因融入节日氛围。福建博物院推出的“永不磨灭的记忆”,旨在通过丰富的照片和珍贵的文献史料真实再现抗战的伟大历程,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壮阔史诗。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策划“烽烟淬魂 共铸中华”主题展,梳理两岸同胞共御外侮的壮阔史诗,并以巡展模式走进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等全省各地,让红色记忆跨越地域传播。漳州市博物馆的“国宝归来”,精选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精品,让观众有机会领略国宝魅力,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此外,南平市博物馆和龙岩市博物馆的“岂曰无名·山河为证”、霞浦县博物馆“回望林樾版画作品展”等,从不同视角诠释红色精神,形成全省联动的红色文化传播矩阵。
二、提升传统文化体验:活化非遗,联结古今
双节期间,全省博物馆深挖中秋民俗与福建非遗资源,推出系列沉浸式体验活动,让传统文化“可触可感”。福建民俗博物馆、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等围绕“中秋国庆”双节,开展青花瓷手工、建盏文化体验、竹编手工等活动,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指导,参与者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土与火”“竹与艺”的传统智慧。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举办“闽山闽水物华新 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在古厝中设置香囊制作、中秋博饼等环节,让观众在馥郁香气与趣味互动中,体会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此外,仙游县博物馆的“月满仙溪 扇绘团圆——中秋创意漆扇”、德化县陶瓷博物馆“玉影镂光——曾玉真镂雕艺术展”、永春县博物馆的“永春漆篮专题展”等,集中展示福建传统工艺的匠心与魅力,助力非遗活态传承。
三、注重闽台文化交融:血脉相连,同心共情
立足福建对台区位优势,多家博物馆推出闽台文化主题活动,深化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闽台一家 中华一体”主题展,精选闽台艺术家共同创作的陶瓷精品,通过“蓝氏三杰”“雾社起义”等展品,诠释闽台同根同源的历史渊源;同步开展“闽台同根・共铸中华”研学活动,组织青少年通过角色扮演、知识问答,探寻闽台血脉相连的文化基因。厦门市博物馆打造原创沉浸式喜剧剧本游“厦博有戏・闽南往事”,选取闽台婚嫁、祭祀等特色场景,以NPC互动与南音表演结合的形式,让观众在趣味体验中感受闽南文化魅力;华侨博物院“回望与前行——百年春愁下的闽台关系主题展”,以时间为主线,展现闽台同胞共御外侮、共谋发展的历程,配套“唐人家事・中秋”活动,让海外侨胞与两岸民众共叙团圆情。
四、发挥科技赋能文博:创新形式,吸引青年
为打破传统展览边界,全省博物馆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文化体验。福建博物院推出“XR大空间沉浸体验展”与“奇幻恐龙纪元”全息动态展,借助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实现文物与观众的实时交互,“恐龙侦探事务所”一日营活动,通过破译化石密码、拼接恐龙模型等环节,点燃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船来船往的奥秘”,结合“中国舟船世界”展厅导览,以寻宝活动形式,带领青少年群体在舟船里寻世界。漳州市海丝钟表博物馆的“时光的经纬:丝路回响与博物馆的未来叙事”,以“钟鸣丝路”为轴线,融合计时文明与当代科技;福建省东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的“石光密码:穿越时空的对话”,以“解谜”为互动主线,让观众通过破解石艺作品中的“密码”,深度感知石文化的温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