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物里的“福”文化》傅柒生 主编福建省文物局 出品福建人民出版社2024年出版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福”文化犹如一条绵长璀璨的丝带,将先人对祥瑞的祈愿与今人对美满的向往紧密相连。那些镌刻在青铜器上的福纹、书写在古籍中的福字、绘制在瓷器上的福图,不只是静止的冰冷文物,更是流动的文明密码,诉说着中华民族跨越时空的生活智慧与精神追求。2024年,由福建省文物局组织编撰的《福建文物里的“福”文化》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厚重且精美的专题著作,以文物为媒、以心血为墨,全面系统梳理八闽文化中“福”文化的历史源流、发展演变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以扎实的文物考据与生动的文化解读,深度解码闽越文化、闽都文化、妈祖文化、闽南文化、朱子文化等福建地域文化中深具特色的“福”文化基因,为文物鉴赏与“福”文化传播提供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可能性,也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探寻福建文化基因的便捷窗口。
福建,素来享有“山海画廊、人间福地”之美誉。古往今来,历经沧海桑田、时代变迁,“福”文化始终深深扎根于这片山海包容、爱拼会赢的广阔热土,成为闽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符号与文化图腾。从商周时期闽越先民青铜器上的祈福纹饰,到唐宋时期闽北建盏底款的“福”字标记;从明清时期闽南红砖古厝门楣上的“福星高照”砖雕,到近代福州漆器、德化白瓷上的吉祥图案……《福建文物里的“福”文化》通过一件件珍贵历史文物的集中展示,让抽象晦涩的文化概念变得鲜活生动、可触可感。
该书分为上下两册,收录200余件文物,纵向跨越数千年历史时域,横向涵盖陶瓷、金石、木雕、建筑构件等诸多门类,是一部多维度、立体化的八闽“福”文化编年史。上册《可移动文物里的福》精选全省各地博物馆代表性的馆藏文物,为读者巧妙解读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的造型纹饰、器具功能及文物故事中蕴含的“福”文化符号内涵。下册《不可移动文物里的福》则重点聚焦古建遗迹、信俗造像、碑铭题刻中随处可见的“福”文化元素,深度挖掘福建人民绵延千年的匠人智慧与文化寄托。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福州三坊七巷、泉州红砖古厝、福建永定土楼等八闽特色建筑中的“福”元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专题解读。闽南传统民居中常见的“五福临门”砖雕,不仅体现了“福”字的装饰艺术,更巧妙暗合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哲学;而闽北武夷山朱熹故里的“福”字碑刻,则生动展现了宋明理学文化对“福”的道德诠释。这些文物实证,是福建千年“福”脉的历史缩影,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福”文化在八闽各地的普遍存在与多元表达。
表面看来,该书的显在价值是其考古学与博物学意义上的建设性贡献。从商周青铜器到明清民居构件上的“福”字演变,较为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文化符号在福建的地域传播与发展演变。但本书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文物图录,而是透过这些穿越时空的物质遗存,深入挖掘“福”背后的精神世界与文化升华。以“福”为线索,串联起福建的历史、民俗、信仰、艺术等多个维度,揭示了“福”如何从单纯的吉祥符号和祈福活动,逐步演变为集体性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
需要指出的是,福建的“福”文化并非故步自封、一成不变的,它既传承弘扬了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融合发展了海洋文化的开放特质。基于此,书中有针对性地分析了闽南地区“福”文化与“海”文明的有机交融现象,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的宋代海船模型上刻有“一帆风顺”字样,闽人向海而生的祈福心理跃然纸上;而漳州月港遗址出土的明代外销瓷器上中西合璧的“福”字纹样,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交流、文化互动与文明互鉴的绝佳注脚。
源于福建深厚的民间信仰基础,“福”文化在福建民间信仰中的体现也是该书呈现的重点之一。闽西客家人的“祈福”仪式、闽东地区的“福神”信仰,以及遍布八闽各地的“福”字摩崖石刻,都在书中有所体现。这些内容图文并茂、互为补充,不仅丰富了“福”文化的具体内涵,也让读者看到“福”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如何渗透进福建人的日常生活,成为纵贯古今的精神寄托与情感愿景。通过珍贵文物照片配以生动形象的文字解读,全书既展示了历史文物的材质、工艺等物理特性,又借助文字的灵动展现历史的厚重及文化的鲜活,知识性与可读性兼具。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福”字命名的省份,“福”文化毫无疑问是福建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之一。正如编者所言,通过文物解读“福”文化,不仅仅是为了回顾灿烂辉煌的历史,更是为了启迪当下、昭示未来,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福”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将其作为福建文化标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打造。《福建文物里的“福”文化》的出版,正是对这一文化战略的学术响应,也为八闽“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学术支撑。
在当代社会,历久弥新的“福”文化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春节贴“福”字、元宵点福灯,再到现代文创产品中推陈出新的“福”元素设计,“福”始终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重要文化纽带。该书的呈现以历史为主,实际上却饶有意味地介入到了“福”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时代传承的探讨之中。福建各地以“福”为主题的非遗技艺、文旅融合案例,如福州“福”文化节、泉州“福”文创大赛等,恰恰展现了传统“福”文化如何融入现代生活,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总而言之,《福建文物里的“福”文化》既是严谨规范的学术著作,也是充满文化温度的大众读物。它以实证立论、用文物说话,让“福”文化的研究阐释摆脱了空洞无物的概念讨论,回归到鲜活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无论是文化研究者、文物爱好者,抑或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感受福建“福”文化的独特魅力。本书的出版,不仅为“福”文化研究树立了新的标杆,也为讲好福建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