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走近中国古船 见证千年繁华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4-03 09:54

厦门金沙书院 林梓健 摄

群山叠院,斗拱飞檐。远望如海波、又似古木船的厦门金沙书院,迎来了一艘艘工艺精湛、造型独特的古船模。

3月30日,国家艺术基金“以‘船’述史:中国古船模工艺制作人才培训”作品展暨中国古船模文化及制作工艺学术研讨会在厦门金沙书院开幕。承载千年航海智慧的古船模在拥有深厚海洋历史文化底蕴的金沙书院展出,共同再现古船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国海洋文明的波澜壮阔。

 

古船模展现人文风情

走进展厅,一艘约按1∶45比例复原的福船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这是展厅内规模最大的一艘古船模,采用的是当时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该技艺多由造船师傅凭借自身经验以及代代口耳相传的营造方式现场放样,手绘图纸后开始制造。

福船古船模 (资料图片)

“水密隔舱的优点是将船舱以隔舱板分隔成彼此独立且互不透水的若干舱区,既避免航行中因船舱进水而沉没,又可以加固船体,也有利于货物分舱储放。”展厅内,讲解员耐心解说。

据悉,展厅内展出的是经中国古船模工艺制作人才培训项目所培养的30名工匠学员制作的船模作品,以及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团队领衔创作的一系列精品古船模作品。

中国古船模承载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人文风情、区域经济等信息,是我国古代造船、航运及科技发展的集中体现,展现了沿海、沿河一带的生产生活特色。每一艘古船模都在诉说着一段航海经历、一段历史故事。

“此船特点是尖底造型、船身扁阔、平面近椭圆形……随海船出土的还有船舱内的香料药物、陶瓷器、铜钱、印刷品残片等,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友好贸易往来、文化繁荣互动的有力证据。”在一艘复原比例1∶35的泉州宋代海船模型旁,挂着关于这艘古船模的详细介绍。放眼望去,展厅内的古船模作品旁都挂有相应的船型文史科普以及尺寸、用料等介绍,通过古船模背后的故事,以“船”述史,带领大家了解底蕴深厚、灿烂多姿的中国海洋文化。

“今天的作品展是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中国海洋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契机。”中国古船模工艺制作人才培训项目负责人、泉州师范学院校长陈昌萍说。

 

学术研讨碰撞思想火花

在展厅另一边,一场中国古船模文化及制作工艺学术研讨会正在进行中。

会议现场会集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宇平、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细秀、泉港福船保护发展促进会会长林配宗等专家学者、工艺大师等,围绕古船模的历史文化价值、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船模虽小,却能装得下江河湖海。心手相传,能让海洋文化的星火永不熄灭。”冯宇平说。他表示,古船模还原了许多如今已经失传的古船造型。中国古船模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千年航海技术的辉煌成就,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如何通过古船模技艺传授以及展示,加深下一代对中国海洋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是当下亟待思考与破解的问题。

刘细秀则提出当下古船模制造中面临的难点:“古船模的制作技艺非常复杂,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船的结构、外形、材料等多个因素,其中,内部结构制作难度最大,而造船图纸的匮乏更是增加了制作古船模的难度。”为此,刘细秀认为,制作古船模需要依据每条船不同的历史背景,并不断钻研、精进造船技艺,更大程度还原古船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提高古船模的价值。

现场,专家学者纷纷为古船模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希望能够通过高水平、大力度的研究与推广,让中国古船舶焕发新光彩,推动中国海洋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人才培训激活文化传承

“福建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性省份,具有深厚的海洋文化历史底蕴。培训项目的初衷是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福建古代造船技艺为起点,不断挖掘中国古船的历史底蕴和精湛工艺,在海洋强国建设和福建海洋强省建设征程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陈昌萍说。

培训项目由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申报,联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团队和多所高校,面向全国遴选招募了30名学员,系统性学习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原理,探索中国古船制作工艺,为古船模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积蓄人才力量。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参观船模展。 (资料图片)

学员需要掌握木作、铁作、漆工、雕工等全流程船模制作工艺及现代化辅助设计手段,并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完成古船模作品制作。

参与学员主要为学校教师、职业工匠、设计师等,他们将带着系统掌握的古船模制作技艺,散作满天星,回到各地传承这份宝贵文化。

“培训结束后,我带着两份收获回到校园:一是‘以船为媒’的历史叙事力,二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核。”项目学员、厦门外国语学校美术教师陈容容说,他利用此次所学,并结合之前自己的研究课题,在校园举办船模制作作品展和嘉庚龙舟文化研学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透过古船领略中国海洋文明的风采。

除国家艺术基金培训项目的30名学员外,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该项目的申办方,借助此次项目立项,在校内创设“船模文化与制作实践”课程。

“目前古船模制作工艺已进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名额一经放出就被‘秒光’。”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一端说,课程由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与高校教师共同开展教学工作,现已有75名学生报名修读。

 

 

(傅韬旭 陈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