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福建省文物局、亚美尼亚国家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亚美尼亚地质博物馆
承办单位:福建博物院
展览地点:福建博物院自然馆
展览时间:2024年8月-10月
来自远古亚欧大陆的罕见猛犸象化石,承载古老神秘印记的黑曜石,见证文明交流互鉴的青金石……跨越数亿年的时空变迁故事由高加索地区展开。
远古地质时期,岩石圈板块发生大规模移动和碰撞,许多山脉和山峰孕育而生。高加索山脉正是伴随板块运动、在强烈造山过程中不断隆起,最终成为高大的褶皱山脉,拥有欧洲第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高达5642米。在漫长的岁月中,高加索地区在多重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复杂的地质地貌,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盛产铜、锰、金、石油、天然气等。并且,作为全球著名的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高加索地区发现了多种动植物化石,讲述着隐秘在沧海桑田中的时光故事。
福建省文物局携手亚美尼亚国家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亚美尼亚地质博物馆联合举办国际交流展“晶彩自然无远弗届——多国矿物收藏和考古发现特展”。此次展览将展出来自高加索地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中国福建以及更广袤的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珍贵矿物标本和相关考古发现,旨在展示奇妙多样的自然历史的基础上,建立亚洲文明之间的桥梁纽带,探寻世界文明的共通与联结;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贯彻执行,保护好各民族和文化的宝贵遗产;向世界各国各族人民描绘亚洲文明交相辉映、命运休戚与共的“共同愿景”。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记忆远古,映像未来;第二部分火山馈赠,璀璨世遗;第三部分无远弗届,唯石能言;第四部分晶彩自然,格物致知。
展览一瞥
珍稀牛头骨
亚美尼亚国家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藏
出土地区:亚美尼亚
年代:晚更新世(12.6万年-1.2万年前)
欧洲野牛(或原牛)是一种已灭绝的牛类,据信为现代欧洲家牛的野生祖先;公牛和母牛身高可达1.8米,双角宽长尖耸,长度在40.6-106.7厘米之间,是全新世最大的食草动物之一。
野牛是更新世巨型动物之一,可能在亚洲进化,并在温暖的间冰期向西部和北部迁徙。在印度和北非发现的已知最古老野牛化石可追溯到更新世中期,在欧洲发现的则可追溯到荷尔斯泰因间冰期。北欧的化石遗迹表明,野牛在全新世迁徙到丹麦和瑞典南部。由于栖息地丧失和过度捕杀,野牛在全新世晚期逐渐减少。1627年,最后一头野牛在波兰的贾科塔罗丛林死亡时,该物种野外原生种群彻底灭绝。
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新石器时代的岩画、古埃及浮雕和青铜时代的雕像都刻画过野牛。在古代近东的宗教里,野牛象征着勇气、权力和生育能力。它的角可用作祭品,也可作为战利品和饮用器皿。
在新石器时代,发生了两起野牛驯化事件。其中一起使得近东新月沃地培育出了家牛(普通牛),并经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沿岸传入欧洲。野牛和早期家牛之间的杂交发生在全新世早期。大约4000年前,人们驯化了印度野牛,培育出了瘤牛,后者与近东的早期家牛杂交。一些现代牛类具有类似野牛的特征,比如公牛背上有深浅分明的鳗鱼条纹,母牛有浅亮色的毛发,或者具有类似野牛的牛角形状。
草原猛犸象象牙
亚美尼亚国家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藏
出土地区:亚美尼亚久姆里市
年代:晚更新世(12.678万年-1.2万年前)
猛犸象大约生活在距今480万-1万年的时期,是第四纪大冰期时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象。本次展览展出了1927年于亚美尼亚发掘的猛犸象牙,图片为猛犸象臼齿。
矿物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矿物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之一。矿物所制成的颜料广泛见于考古和艺术领域,是古代和现代艺术家调色板里的天然颜料。
青金石
亚美尼亚国家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藏
产地:哈萨克斯坦
青金石以深蓝的色泽而享誉珠宝界,在中国古代,因其色相如天,备受历代皇帝器重,长期以来,青金石被广泛运用于雕刻界、书画界和医学界。
孔雀石
产地:俄罗斯
孔雀石可用作装饰石或铜矿石(含铜量约57%)。亚美尼亚的铜矿中有小型的孔雀石矿床。
亚美尼亚国家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藏
绿松石
亚美尼亚国家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藏
产地:亚美尼亚
绿松石,一种不透明的蓝绿色矿物,是铜矿床氧化带的磷酸盐矿物。自古以来,绿松石是世间最美丽的宝石之一。
清景德镇窑豇豆红太白尊
福建博物院藏
在陶瓷釉料品种中,红釉的着色剂是铜化物,铜化物包括铜的氧化物及其他金属盐类。每种釉色有不同的色差,并各成体系,成为一道道风景。如红釉之霁红、钧红、珊瑚红、盖血红;青釉之龙泉、豆青、影青、天青、粉青;蓝釉之孔雀蓝、霁蓝、天蓝;黄釉之柠檬黄、米黄等。
黑曜石石器
亚美尼亚国家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藏
史前人类用特殊技术将黑曜石制成的医用刀具。发现于阿贾拉克古址。
黑曜石石器“魔鬼之钉”
这种黑曜石出露于天然岩石中,被称为“魔鬼之钉”,于亚美尼亚阿尔滕火山岩体发现,用作切割器和工具。
亚美尼亚国家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藏
北宋寿山石雕虎
寿山石是火山成岩的一种,为福建特色的石料。寿山石是火山运动的产物,得天然造化,素有“天遣瑰宝”之美誉,又因其柔而易攻的特性,成为上乘的雕刻材料。
本件藏品为石雕虎,青色,虎呈卧式,头右侧双目圆睁,两前爪盘迭,虎身数道双线纹装饰虎毛,尾巴右向前弯曲贴于右后爪边。
福建博物院藏
月球陨石
福建博物院藏
月球陨石是遭受小行星撞击从月球飞溅出来并陨落到地球上的岩石,是研究月球物质成分和演化历史的重要对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