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大海的故事​——福建推动平潭壳丘头遗址群保护发展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 2024-05-24 09:10 作者:黄国勇

 

 

▲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航拍图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供图

 

  来到祖国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福建平潭岛,走进南垄村东北部的山麓坡地,壳丘头、东花丘、榕山、龟山等多处史前遗址由南向北分布。这里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壳丘头遗址群,是福建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壳丘头遗址博物馆预计于9月28日对公众开放。”平潭综合实验区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与发展中心主任陈盛介绍,项目已完成主体建筑建设、布展设计,正在布展施工,将展示壳丘头遗址群发掘成果、文化内涵、南岛语族文化研究成果等,开展公众教育与学术交流。

  紧邻博物馆而建的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呈现着近年来壳丘头遗址群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发展的成果。

  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致力于打造世界首座南岛语族文化主题考古遗址公园、南岛语族寻根体验之地,建成具有海洋文化特征和南岛语族元素的集保护、科研、教育、展示、体验等于一体的史前考古遗址公园。公园面积约247.63公顷,包括国际文化交流区、南岛语族民俗文化展示与体验区、核心遗址保护展示区等六大功能区。其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超1.3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

  “壳丘头遗址群是研究闽台文化渊源关系、探讨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关键性遗址,对于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加强我国与南岛语族国家间文化联系、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院长范雪春说,壳丘头遗址群不但是福建省沿海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还是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岛屿上的南岛语族文明起源地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1985年,原福建省博物馆派出考古队,对平潭壳丘头遗址进行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共清理出21个贝壳堆积坑和一座墓葬,出土遗物200多件。壳丘头遗址代表了福建境内新石器时代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壳丘头文化”,面积约1万平方米,年代距今5500至6500年。壳丘头遗址群填补了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考古学研究的空白,对于研究福建沿海史前文化演变、东南沿海地区文化关系、海峡两岸史前文化的渊源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2017年,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正式挂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福建省考古研究院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合共建。2019年,“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壳丘头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福建师范大学东南环境考古中心”等同时揭牌,先后被颁布为海峡两岸考古教学实习基地、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交流基地等。2023年11月,国家文物局对外发布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考古最新成果。同年年底,福建省政府公布《福建省平潭壳丘头遗址群保护规划》。

  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文化文物处处长高李杰介绍,近年来,基于遗址群开展的文化宣传、推广、转化及相关教育活动,加强了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及展示传播,推进了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高了公众文化自觉。

  下个月,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南岛语族文化学术分论坛将举办,届时还将举办台湾青年考古实训活动。“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教学实习基地”成立以来,接待两岸青少年参访研学2万多人次。此外,31个国家共715人参加各类国际学术研讨32场。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与美国宝尔博物馆签署姐妹馆意向工作正在推进中。

  与此同时,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常态化开展,2023年12月获评省级大思政课基地,2024年计划组织开展20场南岛语族文化进校园、南岛语族主题研学营亲子游等活动。

  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游建斌表示,下一步,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将争取申报2025年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持续深化“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课题研究;充分发挥“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平台作用,开展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常态化举办南岛语族国际学术会议及第五届南岛语族学术宣传周等活动;牵头组建南岛语族风情艺术团,常态化开展具有南岛语族风情的艺术展示表演,持续扩大南岛语族文化和海丝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