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文化遗产,守护福州的“根”与“魂”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 2023-03-30 13:45

 

 

三坊七巷全景 图源:福建日报

 

  雨过天晴,福州三坊七巷,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严复、冰心等名人故居里的历史烟云,街头艺人婉转悠扬的琴声,福州鱼丸、同利肉燕等特色小吃及各种非遗展示,无不让人流连忘返。千年闽都,古老坊巷,生机勃勃。

  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坊七巷,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参观严复故居。他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三坊七巷鸟瞰图 图源:福州名城

 

  两年来,福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怀着珍爱之心、尊崇之心,让一件件文物得到精心保护,让一座座历史建筑、古厝焕发生机,全力守护城市的“根”与“魂”,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牢记殷殷嘱托 

  持续提升坊巷品质 

  “我身旁就是严复的塑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评价严复的一生: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3月24日,鼓楼区委宣传部发布了精心制作的视频节目《鼓嘟嘟对话启蒙思想家严复》,以鼓楼区IP形象鼓嘟嘟走进严复故居的生动形式,讲述了严复的生平和贡献。

 

 

严复故居 图源:新华社

 

  在这片坊巷里,习近平总书记留下了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殷切嘱托。两年来,福州市牢记嘱托,笃行不怠,不遗余力推动文物、古建筑保护,持续做好三坊七巷、上下杭等五大历史文化街区和零星古厝保护利用工作,以三坊七巷为标杆,持续提升坊巷品质。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迄今,三坊七巷保护修复项目累计投入约50亿元,遵循“修旧如旧,保持总体坊巷格局、风格、风貌不变”的原则,进行保护与还原。两年来,福州持续组织实施了三坊七巷沈葆桢故居等6处文保院落、上下杭街区119处院落、梁厝二期7处文物点等一系列修缮工程。

 

 

上下杭街区 图源:福州日报

 

  精雕细琢的匠心,在福州每一处古建筑的保护中都得到运用。南公河口街区是中外友好的见证地和琉球乡愁承载地,目前,部分建筑正在加快修缮。每座古建筑在修缮前都会编制详细方案,尽可能采用与原建筑一致的传统工艺,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

  “我们还拓展坊巷文化内涵,融合明清古厝、名人故居以及非遗文化展示等,推出7条‘跟随总书记的脚步逛坊巷’专题线路,让三坊七巷品质更好、内涵更丰富。”福州名城保护开发公司总经理林胜介绍,保住了文物,留下了古建筑,千年坊巷迸发出澎湃活力。

  传承保护理念 

  留住城市历史文脉 

  “我是在三坊七巷长大的,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饱含着我无尽的乡愁。如果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那童年记忆就没有载体了。”林觉民故居的义务讲解员陈永健感慨道。

  他的担忧,差一点就变成现实。20世纪80年代末,在城市开发热潮的冲击下,三坊七巷准备改建成商品房。紧要关头,正是在林觉民故居,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以一场现场会改变了三坊七巷即将被拆除的命运,并将其修缮、保护起来。

  30多年来,福州持续传承保护理念,为“四个一”(即成立一个文物局、一支考古队,增加文物部门一颗“印”,每年安排文物修缮经费100万元)机制不断注入新内涵,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一个局”不断优化提升。2021年底,福州新组建市文物局,作为市政府组成单位。“在全国大中城市,福州是第四个单独设立文物局的城市,体现了福州市委市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和力度。”福州市文物局局长吴聿建介绍。

  一颗“印”每年盖印千余次,实现福州城建项目“要动工,必考古”,保护了一批地面、地下遗存;“一支队”发展为“福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及文物保护、修缮专业队伍,并成立福州市古厝研究会;“一百万元”经费,2022年已增加至1300万元。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 图源:福州日报

 

  位于仓山区三江口的梁厝村,现存30多处古建筑,是理学传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历史上一度出现过“无梁不开榜”的盛况。因年久失修,古建筑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近年来,福州对梁厝古建筑实施全面修缮、保护,修复改造后,梁厝已成为福州的文化新地标之一。

  2022年,福州实施古厝保护修缮项目153个,还有更多的“梁厝”已经重焕光彩:位于鼓楼区的乌山历史风貌区二期建成后,再添城市文化新名片;位于台江区、由爱国侨领黄乃裳筹建的百年建筑——青年会经改造提升后开放,为“闽江之心”增辉添彩……

 

 

修缮后的梁厝 图源:畅然文化

 

  活化利用“古厝” 

  打响闽都文化品牌 

  去年,福州市非遗展示馆共接收非遗藏品33件,涵盖寿山石雕、脱胎漆器、木雕、软木画等类别。因为精品多、体验好,福州市非遗展示馆自2021年元旦正式开馆以来,至今已对外开放超5000小时,今年春节假期推出的“非遗陪你过大年”系列活动,通过多元的非遗活态展演和交流互动,每日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

 

 

福州市非遗展示馆内 图源:福州市非遗展示馆

 

  福州市非遗展示馆的前身,是福建省级文保单位罗氏绸缎庄。这座百年古厝经过修缮后,变身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非遗大观园”,成为福州探索古建筑活化利用的“代表作”。

  近年来,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福州市将古厝、古建筑修缮后,没有选择“束之高阁”,而是积极探索活化利用,通过因地制宜、因厝而异的“活起来”,赋予古厝新生命,实现更高水平的保护。

  同时,福州对古厝的活化利用,不仅局限于单体建筑,而且包括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将古厝视为珍珠,把街巷作为线绳,通过“串珠成链”,福州在全市打造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以点扩面激发历史文化遗产活力。

 

 

福州南公河口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图源:福建文旅

 

  此外,在上下杭、苍霞和烟台山等历史文化街区的“矩阵效应”下,福州打造出城市新地标“闽江之心”,迅速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点”,开创了展示福州“国际范、闽都韵”的亮丽风景线。

  “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守护历史文化遗产,着力推动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着力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福州市领导说。

 
 
来源:福建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