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在博物馆过文化新年
来源:国家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3-01-31 16:55

  

  央视新闻:兔年寻“兔” 探访博物馆里的兔宝贝

  兔子历来被视为祥瑞之兽。在我国生肖文化中,玉兔、白兔、赤兔,代表了善、美和祥和。在天南地北的博物馆中,就有许多和兔子有关的宝贝。 

  

  

  

  北京明十三陵的历史文化展示区,展示了从定陵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文物里有一只明代的小白玉兔,红红的眼睛很可爱。据介绍,玉兔由羊脂玉制成,它的眼睛是红宝石,上面是一个圆形,金质的,象征的是天上圆圆的月亮。 

  在十三朝古都的陕西西安,曾经和古人朝夕相伴的兔子更是不胜枚举。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生肖兔俑,身上披着唐代流行的长袍,头微扬,仿佛朝堂上的文臣,神情肃穆。到了明代,十二生肖俑就更加写实、更加生活化。在博物馆里,有一只萌态可掬的兔子——唐代滑石兔。据介绍,这件唐代滑石兔是当时唐朝用来压席子的席镇。 

  在湖南博物院,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墓的T形帛画左上方,2000多年前的玉兔形象跃然画上。 

  兔年寻兔,寻找藏在文物中的兔元素。 

  

  

  

  在湖北省博物馆的梁庄王珍藏展厅,展示的梁庄王珍藏有数千件。其中一对“青白玉镂空东升图环饰”玲珑活现,引人注目。图案上端正中以“骨朵云”烘托一轮圆月,月亮下面是一棵果实累累的枇杷树,树下有一对玉兔举头望月。据介绍,这一对双兔望月的玉配饰,应是缝制在衣物上或是用于镶嵌,寓意吉祥。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三官庙村,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刻有玉兔捣药图的汉代画像石。两只兔子捣药,与众不同,它寓意着爱情美满,成双成对。捣的长生不老药,寓意健康长寿。 

  山西考古博物馆里清朝时期的兔砖雕非常精美,主要用在大院的装饰中,主人家以兔子为题材装饰,想表达当时自己子孙昌盛、健康长寿、四时通达、欣欣向荣的一些美好的生活愿望。 

  人民日报海外版:新春,与博物馆来一场“云”相聚 

  妙趣横生的红包封面、丰富多彩的网上课堂、新意十足的文创产品……春节期间,许多博物馆推出线上活动,网友积极参与、欢乐互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焕发新的夺目光彩。  

  故宫里那些蹲守在宫殿大门前的瑞兽,它们的形象、材质是什么样的?它们与中华文化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故宫博物院“紫禁城中的看门瑞兽”新春线上课程,解密这些“神奇动物”背后的故事。 

  据了解,“故宫知识课堂”新春直播活动将带网友共同探索紫禁城中品类众多的看门瑞兽、精美绝伦的古桥和充满诗情画意的山石。此外,故宫“数字多宝阁”发布全新高清三维文物,“数字文物库”“故宫名画记”也上线春节专题,带给网友更多年味。 

  新年迎好运,人们对福字、春联等新年符号的挑选格外用心。“把寓意美好的贴纸贴在电脑上,有满满的仪式感,很有新年气息”“这些文创看起来好红火、好精美,又喜气又有文化内涵”……在故宫博物院网店,网友可以看到品类丰富的新春文创产品。 

  比如,“福禄贺岁春联套装”包括横批、对联、福字、窗花、红包、贴纸等,其中5张福字源自清朝5位皇帝御笔,寓意“五福临门”。“紫禁城过大年·游戏雅集”根据明清两朝历史,将紫禁城中从冬至到元宵节的七大过年习俗,做成7款有趣的手作游戏,适合全家一起参与玩耍。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网店准备了集馆藏元素的文创产品。如国博新春礼盒汇集馆藏8件文物的吉祥含义,将国宝兔首绘制为中国风的漫画小兔子。“期待活泼可爱的兔子能给未来一年带来全新的活力与希望。”有消费者在网上留言说。 

  近年来,各类博物馆利用自身文旅资源研发各类文创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元的文化消费需求,开拓了文化传播的新方式、新局面。新春相关文创产品让更多人在感受浓浓年味的同时,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甘肃省博物馆的“绿马”毛绒玩具,敦煌博物馆的飞天揽月帆布包,苏州博物馆的“瑞兔绣春·2023春节年礼福袋”……全国20多家博物馆联合抖音电商举办首届“文创年货节·博物馆里过新年”活动,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带网友深入博物馆“考古”文物故事,同时诸多文创产品集中亮相。 

  场景变更,科技进步,中国人过年的情结不变。近日,互联网平台与文博单位推出的数字红包封面等新玩法备受关注。 

  恭王府博物馆发起了“恭祝中国年、燕来送万福”抽数字红包封面的活动。打开恭王府博物馆设计的小程序,网友可以跟着雨燕一起“穿越中轴、送福回家”,“飞越”天坛、颐和园、恭王府等北京建筑群,点击建筑图标、线上打卡,就有机会得到福兽红包封面。 

  “这个新春,换上新红包封面,将福禄寿喜传递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希望为人们带来福气福运”“趣味性强,很有意思,红包封面也设计得好看,太喜欢了”“这个小程序把雨燕与古建筑相结合,画面美观,还能学到知识”……不少网友留言表达了对恭王府博物馆线上活动的喜爱。  

  光明日报:900余家博物馆2200余项活动 兔年春节让你在博物馆过足瘾 

  2023年春节,国家文物局持续组织全国博物馆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截至目前的统计,已有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19个省份900余家博物馆策划推出展览和活动2200余个。 

  今年是农历生肖兔年,各地博物馆围绕兔年生肖主题推出系列展览和活动300余个,让公众更好感受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如国家博物馆兔年主题电子贺卡线上互动活动、天津自然博物馆兔年生肖展览等。同时,各地还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出近百余个主题展览和社教活动,更好发挥博物馆教育阵地的作用。如江苏常州三杰纪念馆“高举旗帜 团结奋进——常州红联学习二十大报告巡回展”“福建陈嘉庚纪念馆为国担当——喜庆二十大·爱国企业家典范联展”等。 

  在陈列展览方面,推出各类展览800余个,除充分利用基本陈列外,还推出一系列紧扣主题的临时展览、专题展览。如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全国妇联宣传部联合推出的“传承·赓续·新征程”革命文物联展,甘肃组织省内博物馆举办20余个临时展览等,进一步丰富春节期间文化供给。在社会教育方面,推出各类教育展览和活动100余项,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大展宏兔”系列公众教育视频、湖南林伯渠故居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专题宣教活动等。在公众参与方面,各地博物馆结合本地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推出一系列民风民俗体验活动,形成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文化新风尚。如首都博物馆传统绒花制作、北京艺术博物馆年画印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汉服折纸等活动。推出青少年游学(研学)、线上猜灯谜、文创产品开发体验、新春特别讲解服务、志愿者服务等系列活动。如广东葛洪博物馆罗浮山红领巾讲解员志愿服务活动、北京自然博物馆小讲解员讲展厅等,进一步丰富服务形式,提高春节期间公众体验感和满意度。 

  今年春节期间,各地博物馆对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是值得我们期待的最大亮点。全国300余家博物馆将通过云展览、云直播、云活动等形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让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感受博物馆里过大年的魅力。如天津博物馆的云游学和云看展、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御窑天下——青花秘境”展等。此外,各地博物馆还通过送文化进社区、进乡村等形式,将春节的喜悦和温暖送给千家万户。如黑龙江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送文化下乡活动、湖南新化旧址陈列馆“共筑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春联字贴活动等。 

  中国旅游报:博物馆里过个文化年 

  “听听春节习俗”“看年画展”“体验兔灯制作”……春节前后,年味浓浓,全国各地博物馆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年节活动,希望带领观众开启一段难忘的“欢乐中国年”之旅,让大家获得别样的文化体验。 

  兔年春节前后,记者就“为何到博物馆过大年”这个问题进行采访时,大家共同的感受是这些年博物馆的年节策展越来越好了,服务越来越到位了,体验越来越丰富了。  

  在北京工作的姚女士2022年春节就特意选择到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了“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她对馆内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不断绽放的虚拟烟花、墙面投影的“虎年大吉”文字,以及虎枕、虎符、布老虎等“虎”元素展品至今仍印象深刻。“我还在多媒体互动体验区体验了一把剪纸的乐趣。”姚女士告诉记者,如果今年春节还有时间,她一定要再去体验一次博物馆里过大年,“期待参与更多特色活动,感受不一样的年味儿。”  

  连续几年积极策划“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的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黄明珍告诉记者:“现在的博物馆从早期简单的文物和图文展板的展览形式,发展到文物、展板场景、多媒体互动、声光电等高新科技的多元融合,博物馆不再是过去的‘高冷范儿’,博物馆人施展十八般武艺,根据不同的岁时节庆、不同的文物特点,将博物馆打造成为人们可亲、可爱、可看、可玩,既能动手实践又可涨知识的终身学习场所,为观众了解一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和极佳的人文体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的寓意十分吉祥,兔年也被认为是“吉庆之年”。为给广大市民游客奉上丰盛的“精神大餐”,各大博物馆紧锣密鼓做起了“兔”文章,线上线下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边游边感,欢喜过大年。  

  首都博物馆的春节系列活动从小年夜这天就正式开启了。他们通过官方快手平台设计了一场“雅趣迎春——说说过年的那些事线上直播活动”,讲述小年及过年习俗,邀请大家带着美好祝福迎新春。过年张贴寓意吉祥的年画已成为中国人的传统节俗,首都博物馆在春节期间邀请广大观众前来拓印年画。此外,博物馆还设置了老北京绒花制作体验、剪纸体验等一系列活动,展现老北京的传统风俗。  

  泉州市博物馆在今年元旦、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临时展览《贴得人间喜气来——晋江市博物馆馆藏中国年画展》,用中国古代寓意吉祥的民间装饰艺术,为广大观众献上有年味的祝福,也借此展览,祈愿疫情早日消散,大家新年吉祥安康。与此同时,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泉博有礼节之“博物馆里寻‘厝’(趣)味”系列活动、“贴得人间喜事来——年画制作体验活动”等配套社教活动,通过展示木版年画、闽南建筑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元素,结合课程教育和手工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度过一个趣味满满的新春佳节。  

  围绕“兔”主题,甘肃省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以武威市南城门楼为活动举办地,推出“‘兔’个开心,五凉送祝福”活动,为游客送限量款文创春联、文创福字;推出“‘兔’个团圆,打卡五凉”活动,邀请游客登临南城门楼、逛博物馆、游翰林园、打卡李铭汉故居,用相机记录与家人朋友团圆的美好瞬间。 

  浙江宁波博物馆准备了“‘兔’好运——兔年手工灯笼DIY”“‘兔’个吉利——兔年主题窗花剪纸”,以及“我们的节日·春节”特别活动,自大年初一开始,黏土画、手工帽、DIY背包……每天一场手工体验活动。 

  春节期间,逛博物馆体验之余,不少参观者喜欢买点儿文创小物件,“把博物馆带回家”。从事外贸进出口工作的张敬是一名文博爱好者。“以前出差特别多,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喜欢去当地的博物馆打卡,然后买一些特色文创商品留作纪念或者送朋友。”张敬说,受疫情影响,他出差变少了,但没耽误逛展,线上逛博物馆成为他喜爱的生活方式,“现在的线上展览沉浸式体验越来越棒了,相关文创产品让我买起来也会停不下手。” 

  今年春节,不少博物馆自发或者联合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开展“线上云游”等活动,突破地理和空间限制,让更多观众与中国文物、中华文明零距离接触。与此同时,博物馆里的文创商品也被包装成“年货”,通过短视频与直播平台进行“带货”,让国潮文创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国家文物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