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是一块叱咤风云、成就英雄的红色土地;
闽西,是一块彪炳史册、光照千秋的革命圣地!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俯瞰图
翻开中国革命史,闽西留下了厚重而壮丽的篇章。在这片文化灿若星河的红土地上,众多革命历史遗存与时代印记,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
作为全面反映闽西革命史、重点凸显中央苏区(闽西)历史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工作部署,在福建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的精心指导下,勇担使命、守正创新,踔厉奋发、积极作为,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把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社会宣传和科普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多角度、全方位展现红色历史文化。
近年来,该馆馆藏文物大幅增加、质量不断提升,展览和活动亮点纷呈,文博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等称号,先后荣获了“第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佳形式设计奖”“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等国内革命历史博物馆行业的重要奖项。7月22日,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又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成为福建省唯一、全国少有的获此殊荣的革命历史类博物馆。
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证书
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牌匾
留住老红军风采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不负夏日,一起看展啦!”八月的骄阳似火,但即便接近40℃的高温也阻挡不了游客的热情。8月1日,200多位观众走进了绿树掩映中的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在这里,可以穿越历史、交错时空、亲临其境,感受闽西红色历史文化气息。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在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议下筹建,1986年建成,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经30多年的精心布局、全面建设,现有《红色闽西 红色光辉》基本陈列和《闽西红土名人》等专题陈列,全面详实地记录了闽西历经的红色岁月,承载的厚重历史,以及闽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的巨大牺牲、作出的重大贡献。
馆无藏品不立。文物藏品管理是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基础,其数量和品质也是举办不同类型高质量陈列展览的有力支撑。近5年来,该馆馆藏文物数量新增8000多件,为研究、宣传、展示红色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活水源头”。
该馆以“留住老红军风采”为主题,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征集一批珍贵文物,请健在的老红军留下一幅亲笔题字,拍摄一段老红军亲自讲述革命史实的录像,联系一批老同志、老红军子女并建立联系档案。
为此,该馆的同志奔赴北京、上海、南京、内蒙古、四川等地,为了一件珍贵文物,甚至为了一条线索,年年月月持之以恒奔波在旅途中,忙碌在城市乡村、大街小巷。
通过这项活动,该馆征集到了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1928年罗明到闽西传达中共六大精神时使用的毛毯;杨成武将军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指挥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斗时使用过的望远镜;刘忠将军在“抗大”学习时使用的笔记本;袁子钦将军在长征中使用的公文包;红军战士过草地时吃剩的皮带;黄炜华将军在长征中绘制的湘江战役图;王直将军在游击战争期间使用的手枪;孔瑞云将军在长征中挖野菜使用过的汤匙;破译密电码专家戴镜元用过的钢笔;陈海涵将军戎马一生使用过的武器:红军时期的长枪、抗战时期的左轮手枪、解放战争时期的驳壳枪,还有一把缴获的日军大佐军刀……
每一件文物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印记着难忘的革命战争岁月。
在诸多革命历史文物中,该馆还征集到白求恩的死亡诊断书、白求恩的病床日志、白求恩的体温记录、白大夫求恩同志逝世经过录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老领导、老红军、老同志的手稿、文稿,以及相关的研究文稿。
1939年11月白大夫求恩同志逝世经过录(叶青山保存)
1939年11月白求恩死亡诊断书(叶青山保存)
这些从血与火的斗争中走出来的革命老前辈,随着岁月的推移,大部分都已驾鹤仙去,健在的基本都是百岁仙翁。采访拍摄的这些珍贵资料,是一本独一无二、具有抢救性历史价值的鲜活的革命教科书,对研究闽西革命子弟兵的历史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范本,更进一步提升和充实了博物馆的影视资料。
目前该馆共收藏了文物2万多件(套),红色图书资料2万多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2368件(套),史料15000多份,资料300多万字。丰富的馆藏不仅充实了陈列展览,也使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成为全国研究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学术基地。
展陈设计创意无限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是当下人们关注的文化话题。
近年来,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展陈质量。一楼展馆进行改版升级,融入了闽西党史学界研究的最新成果,并综合运用立体场景、多媒体技术,如激光秀、AR游戏互动、智能语音互动等手段,极大地增强了展出艺术的感染力、震撼力,让观众愿意看、喜欢看,可参与、可互动。
在“重走长征路”互动感应区,只要观众的脚踩上AR感应的地板,旁边的电视墙就会播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一旦观众脚印踩得不对,就会掉进沼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军长征中浴血奋战的伟大历程。
在苏区专题中,结合当年苏区少年儿童站岗放哨的历史,馆里设置了多媒体互动环节——巧取路条,观众可按触摸屏的提示自行操作,投入一元钱硬币,就能拿到一张印有自己头像的苏区通行证。
……
类似的互动场景在该馆中随处可见。其固定陈列也荣获第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佳形式设计奖”、福建省第二届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等奖项。
此外,该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重要纪念日,打造临时展览40余次,也不断斩获大奖。如,2017年举办的《八闽军旗红——福建省纪念建军90周年革命文物联展》荣登国家文物局公布推荐的“纪念建军90周年、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10个主题展览之列;2019年举办的《红色遗珍 见证辉煌——闽西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精品展》荣登国家文物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和“福建陈列展最佳创意项目”;2020年举办的“红色闽西”网上展览被国家文物局推送为首批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2021年《百年辉煌,闽西荣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龙岩老区苏区成就展》《红色映像——福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革命文物精品展》,被中宣部、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览推介项目。
在展览展示上,该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将闽西红色文化宣传宣扬到全国每一个角落。如,2018年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2019年参加了《数字中国》展览,将《风展红旗如画》输出到武汉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延安枣园革命旧址;2020年参加了“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果展”,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在现场设置了“红色闽西”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区;2021年由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参与协办的“不忘来时路 永远跟党走——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主题展在国家大剧院东展览厅成功展出,本次展览被纳入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21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宣传月活动。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该馆还积极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和网络平台技术,带公众“云游博物馆”“云观展”。同时,投入200多万元完成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先后建立文物综合管理平台、三维文物数据采集和展示、恒温恒湿机及控制项目等,让红色资源展示耳目一新。
过去,文物只能躺在展示柜里,观众只能隔着玻璃窥见其一角,通过三维文物数据采集后,观众只要点击展馆内的展示屏,就可以360度无死角观看文物的样貌。
为让游客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还推出了一系列红色闽西文创产品,深受游客的喜爱。现已经成功量产了红色摆件、冰箱贴、红军魔方、红军套娃、红色号角笔筒等。这些产品不仅线下销售,还可通过网络销售,扩大了文史资料、文创产品的销售服务范围。
该馆还积极推进文旅融合,让博物馆与创意、科技、旅游深度链接,让博物馆及沉睡在博物馆里的藏品活起来,融入公众日常生活。
宣教活动有声有色
让文物离市民更近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该馆馆长邓泽村认为博物馆要主动担负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消除了“横亘”在文物与观众之间的隔阂,让观众与文物更贴近。但让红色革命历史入脑入心,功夫不仅仅在博物馆内。
该馆是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大批学生群体入馆参观学习
为了打破展览在博物馆内的限制,把文物故事送到千家万户,该馆持续开展“送文物还乡”活动,将文物送到将军家乡办展览;并在古田服务区、上杭珊瑚乡、培丰育才小学等场所共建展览,让社会各面近距离感受革命文物的洗礼。
该馆还承担着闽西红色文化的宣传推介任务。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结合线上线下,开展临时展览“六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机关、进企业)活动和微信宣讲小视频活动。近年来,针对学生策划了“红领巾心向党 革命故事我来讲”“我是小小接头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系列活动,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志愿讲解员,开展“童心向党——小小讲解员红色故事宣讲小分队走进同心圆(香港)护理院”志愿讲解活动、组织小小讲解员录播新年贺岁活动、开展小小讲解员红色故事宣讲视频录播等活动,让红色历史在祖国花朵心里生根发芽。
进校园
社教活动开展得绘声绘色,离不开一批优秀讲解员,他们中多人参与重要展览,多人入选全国红色故事金牌讲解员,在全国、省、市讲解大赛中屡获大奖。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不断拓展宣传教育渠道,深入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红色资源扎根于群众之中,讲红色故事、学红色文化成为市民亲切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
学术研究硕果累累
让红色资源“立”起来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彰显历史的重要平台。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不仅对闽西重要文物进行收藏、保护,还肩负着研究、展示红色文化,公共文化教育服务和社会教育的功能。
近年来,该馆深入实施“2+2+6”行动,做大做强“中央苏区”和“红旗不倒”品牌,全面普查研究中央红色交通线和闽西红军标语,深入研究红色法制、红色金融、红色廉政、红色兵工、红军学校、红军医院等“六红”工作,持续加大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研究工作。
出版物《红色文化》
为了做好中央红色交通线点线面的普查和研究,馆长邓泽村带领该馆同志北上上海,南下广州,花了1年时间,收集研究资料,并出版了《苏维埃血脉》画册,同步举办展览,为后面一系列影视剧作品奠定了基础。
为了做好闽西红军标语的普查工作,该馆工作人员用了4年时间,走遍闽西各地老房子、老祠堂,普查到1600多条红军标语,结集出版了上下两册、550多页的《中央苏区(闽西)红军标语图志》,并进行社会推广和数字展览,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当时苏区文化的宣传内容。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注重学术研究教育,培育了多名高、中级职称专技人员,编辑出版学术刊物、科普读物等。近几年,先后出版了《风展红旗如画》《闽西在中共党史上地位研究》《闽西与中国革命》《巍巍松毛岭》《闽西与中央苏区》等红色闽西系列丛书;编辑出版红色画册《八闽丰碑——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全省革命历史文物图集》《血沃中华——闽西儿女抗战史迹画集》《铁血长征——福建儿女长征实录画集》《中央苏区(闽西)红军标语图志》;每年出版4期《红色文化》刊物,发表120多篇文章等,并撰写发表了学术论文30余篇。
……
从革命文物到展览陈列,从社会宣教到学术研究,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实物载体。在闽西这片红土地上,历史、现在、未来一脉相承,昨天的故事与今天的奋斗联系在一起,先辈们的伟大精神深蕴在每个闽西儿女灵魂中,历岁月而常新,行天下而不朽。
踔厉奋发新征程,笃行不怠谱新篇。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将秉承国家一级馆的标准,进一步加强展馆建设和文物保护,重点把红色文化送进校园,培养红色文化小小志愿者,在传承红色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弘扬中国精神、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彰显博物馆的力量,为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前行。
来源: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