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这所高校藏着一座生命博物馆
来源:海峡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21-12-21 10:24

 

  人体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各个组织和器官是如何有序工作的?或是想了解常见疾病的成因以及其表现形式?隐身于福建医科大学的“生命科学博物馆”是一个可以满足你好奇心的好地方。

重点标本配语音解读 

  福建医科大学的生命科学博物馆是福建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位于该校上街校区图书馆4层,占地800平方米。目前有藏品1700多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可预约参观,配有专业讲解员。该馆以大众比较感兴趣的生命起源、生命发生以及发育、疾病为核心内容,面向全社会广泛开展医学科普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宣传珍爱生命、感恩生命的人文核心价值观。

  博物馆分为组织胚胎学展区、解剖与病理学展区、病原展区、治疗与反馈区、思政沙龙五个展区。博物馆内的讲解员向记者介绍:“我们将目前的所有标本进行整合,定期按照主题展示相应的标本。展品后方配有展板,重点藏品还配有语音解读,帮助参观者探析展品的关键信息和背后的故事。”

 

 

参观者可以通过屏幕查看人体全三维数字模型

 

  展区内还增设了互动区,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屏幕,看到人体的全三维数字模型。“血管、神经的走向,肌肉运动时的状态……我们都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旋转模型,全方位地查看。”讲解员介绍说。

将科普知识应用于生活 

  “3周的胎儿”、“24周的胎儿”……在组织胚胎学展区,参观者可以通过真实的人体标本,直观地感受生命起源。除了胚胎发育的过程,展区还有“美人鱼”等标本,展示了胚胎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畸形,“有可能是由于用药不当或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胎儿畸形,真实的标本具有很好的警醒作用,当参观者看到这些标本,就会思考如何规避这种畸胎的风险。” 除了讲解展板上的科普内容外,讲解员还会科普介绍畸胎产生的原因、怀孕期间的注意事项、产检的重要性等。

 

 

铸型标本

 

  解剖与病理学展区以器官系统为主线进行布展,最大的特色是将人体正常结构和病态的结构放在一起进行展示。“现代人的肩颈腰椎经常出现毛病,那么在这个区域,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常说的‘肩膀疼’是哪块肌肉出现了问题,那我们可以针对这个部位,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以缓解我们肌肉的疼痛。”讲解员解释。

 

病原展区展示了各种寄生虫标本

 

  讲解员告诉记者:“如果感兴趣可以在这里参观很长的时间,对于普通的受众来说,对于他感兴趣的方面,他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就不枉此行,比如家里有人吸烟,他就关注肺部,看过由于吸烟完全变黑的病态肺部结构,他能有所感悟,回家后向抽烟的家人进行科普,我想这就是我们博物馆的意义所在。”

 

 

通过心肺复苏人体模型进行模拟练习

 

  急救知识同样作为一项重要的科普内容,博物馆在治疗与反馈区设置了心肺复苏科普宣传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教学,有讲解员在现场教学,参观者可以通过心肺复苏人体模型等进行模拟练习。

 
 
来源:海峡都市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