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确认为汉文帝霸陵的消息引发关注,这一结论否定了“凤凰嘴”为汉文帝霸陵的传统认识,纠正了流传近千年的谬误。原本隐于乡野的考古发掘现场也成为游人争相“打卡”的新据点。
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副队长曹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江村大墓外藏坑的发掘工作仍在继续,未来将在考古资料研究和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完善汉文帝霸陵保护规划的编制,并推动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让公众有机会共享最新的考古成果。
汉文帝为何选择在远离父兄陵寝的白鹿原建造霸陵?江村大墓的考古发掘取得了哪些进展?确认为汉文帝霸陵后,江村大墓后续考古工作将如何开展?对于公众关心的种种问题,曹龙向南都记者一一作了解答。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副队长曹龙在江村大墓外藏坑1号发掘点接受记者采访
【对话曹龙】
“汉文帝另择新址建造霸陵,主要是为了母亲”
记者:汉文帝为何选择在白鹿原建造霸陵,而不是父亲和兄长陵寝所在的咸阳原?
曹龙:归纳起来有政治、情感、个人喜好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为了妥善安排母亲薄太后的陵墓规格。汉文帝的母亲薄姬是因儿子继位为帝而贵为皇太后,但她从未做过皇后。西汉帝陵实行帝后“同茔异穴”,汉高祖和吕后已合葬在长陵,如果薄太后要入葬长陵,只能以嫔妃身份祔葬,墓葬规制将大大降低,这是汉文帝无法接受的。所以他选择放弃祖陵区另择新址,以解决母亲的丧葬礼仪问题。
其次,马永嬴老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队长)研究认为,霸陵选址在白鹿原,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在此营建陵墓,设置陵邑,可以兼顾扼守交通要道、防御东方诸侯的政治需要。除此之外,汉文帝个人的情感因素可能也会影响到霸陵的选址。
江村大墓文物保护标志碑
记者:如何确定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
曹龙:有四个重要的证据,首先,我们采用考古勘探、地质探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多次对相传为霸陵所在地的“凤凰嘴”进行了大范围的细致探查,没有发现任何人工开凿、修建的遗迹,未发现陵墓类遗迹;第二,江村大墓形制为有四条墓道的“亞”字形,其规格及其周边设施都是帝王级别;第三,在江村大墓、窦皇后陵外围,我们通过勘探、试掘发现了夯墙遗址,这圈围墙将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围合在一起,应为他们二者共用的外陵园,这也符合西汉帝后“同茔异穴”的葬制;最后,我们在对江村大墓外藏坑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多枚明器官印,表明这些外葬坑象征着不同的官署机构,是皇帝地下统治世界的写照。
江村大墓K27出土的一组印章。(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出土文物已被提取至白鹿原考古基地修复保护”
记者:目前江村大墓的考古发掘取得了哪些进展?
曹龙:2017年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组队,对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进行了考古发掘,已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
目前,江村大墓西南区域2号发掘点的5座外藏坑已完成发掘清理工作并进行了回填。东北区域1号发掘点,有两座外藏坑已完成发掘及清理,仅剩K15的发掘工作还在继续。K15为南北向呈长条状,全长70米,目前靠近墓室的南端已发掘区域长39米、深约8米,已清理出密密麻麻的陶俑,在靠发掘区北端还发现了石磬、鎏金青铜编钟残片等乐器类文物,应该是有编磬的随葬。K15北段未发掘区域正在搭建防护棚,之后会继续发掘。
江村大墓K15底部清理出的陶俑
此外,2017-2018年,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我们对位于江村大墓西北1600米处的一组陶窑遗址进行了发掘;2018-2019年,为配合基本建设,我们还发掘了江村大墓西南约3900米处的23座汉墓,清理出土玉衣片2000多枚,以及伎乐俑、陶编钟、编磬等珍贵文物200余件。
根据以上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成果来看,江村大墓及其周边的遗迹,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陵区,与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等西汉帝陵形制要素相近,平面布局相似,整体规模相当,并有显而易见的发展演变轨迹。
记者:对于已出土的文物,我们如何进行保护?
曹龙:目前,江村大墓8座外藏坑、薄太后南陵3座外藏坑的出土文物都已被提取至白鹿原考古基地进行修复、保护。对于有机质文物,如木制车马、漆木器等,如果遗迹保存较好且条件允许,我们会采取切块打包的方法提取,在修复室对其进行加固、防腐、防霉处理,争取可以让它们以原本的面目在世人面前亮相;对于陶、铁、铜等质地文物,主要采取常规手段修复保护。
12月16日,在白鹿原考古基地,工作人员正对出土文物进行修复
“考古不是‘挖宝’,不是发掘得越多越好”
记者:江村大墓确认为霸陵,对接下来的考古工作有什么影响?
曹龙:其实我们作为考古工作者,对每个工作对象都是尊重、崇敬的,会认真完成每项工作。如今江村大墓被确认为帝陵,它的考古资料彰显的意义就不一样了,为西汉帝陵制度形成与发展演变的研究弥补了重要的一环。此外,在否定了“凤凰嘴”为汉文帝霸陵传统认识的情况下,也对田野文物安全保护有了明确指向及压力,安保的重点也会因此重新设置。在消息发布次日,(灞桥)区公安部门及相关街办派出所就与考古队召开联席会议,就加强田野文物安保问题进行讨论、部署,接下来将在警务室设置、摄像头布控、夜间巡逻等方面都会有加强及提升。
12月16日上午,江村大墓外藏坑2号发掘点外,已有西安市民慕名而来
记者:江村大墓的110余座外藏坑已经发掘8座,接下来有何发掘计划?
曹龙:其实,文物在地下相对来说是一个稳定的环境。对于考古研究机构而言,发掘分为主动性发掘和抢救性发掘。前者是为了解决学术问题,后者则是因自然因素,如山体滑坡、地震等对文物安全带来威胁,或是人为因素所迫,如基建、盗掘等,必须进行“抢救”。
现在我们发掘的几座外藏坑,一是因为陵墓区域被盗扰,需要对个别坑进行抢救性发掘,另外就是为确认江村大墓的墓主寻找证据。从学术意义讲,通过现阶段对外藏坑的发掘,我们已经了解到江村大墓的内涵与意义,下一步的发掘会随着我们对西汉帝陵制度的研究、对江村大墓、窦皇后陵的研究推进,如果遇到疑难的、需要解决的学术问题,我们可能会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区域进行发掘,并不是说发掘得越多越好。
12月16日下午,江村大墓外藏坑1号发掘点K15北端正搭建防护棚,其下方区域待发掘
至于帝陵,就更不会发掘了。它毕竟是帝王陵墓,下面埋葬的文物是非常丰富的,受限于目前的文物保护技术,我们的工作将以保护为主。相信后世子孙会有更成熟的技术和更高明的办法,完成我们现在做不到的事。
考古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挖宝”,其实很多发掘都是被动性质的,目的还是保护。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把资料做扎实、做科学、做详尽。下一步我们能做的,更多的还是要以考古发掘的成果资料为基础,推动周边遗址本体保护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完善汉文帝霸陵保护规划的编制。更长远的,是推动霸陵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让公众有机会共享考古成果。
背景: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白鹿原西端,北距“凤凰嘴”约2100米,东距窦皇后陵800米,南距薄太后南陵约2000米。该处墓葬形制为“亞”字形,地表无封土,墓室边长73米、深30余米,东墓道最长,约135米。墓室四周向心式分布着110余座外藏坑。因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江村附近,这座高等级的西汉大墓被称为“江村大墓”。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江村大墓两处发掘点周围都是樱桃园,2号发掘点东部的鹿鸣路旁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村大墓”标志碑,该碑立于2020年11月15日,当时对其定义还是“一座高等级的汉代贵族墓葬”,如今墓主真正的身份得以揭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