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围绕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原创性观点日益丰富,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就弘扬、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观点,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首次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首次提出“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首次阐明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首次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首次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
一系列原创性观点和论断的提出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顺应时代需求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相互贯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沃土,基于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深切思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也借鉴吸收了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彰显了宏阔的历史视野和深远的战略考量,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文化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内容逐步丰富,体系逐渐完备,推动文化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各个领域均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出恢弘壮阔的新气象。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方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方面,网络空间日渐清朗,信息化成果惠及亿万群众,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向着网络强国阔步前行。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方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内容导向性更加明确,工作格局进一步优化,展现出向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转化、与专业领域融合、向全面多样拓展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明交流互鉴方面,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感知中国、中国文化年等品牌活动影响扩大、成效明显。
上述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有力实证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特征、指导意义、引领作用
习近平文化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精髓要义,吸收了我们党百余年来文化理论的思想精华,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规律性认识和建设性构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实践是文化产生的真实根源,文化是自然人化和人化自然的辩证统一。文化具有属人性、历史性和多元性,表现为宗教、政治、艺术等多种形式。文化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只有进步的、先进的文化才会被历史所选择,从而被继承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方针,明确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建设原则。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文化建设方针,制定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双为”文化原则。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吸取精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大历史观贯通大文化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实现了对我们党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发展,彰显了我们党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视野和胸怀,彰显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自立、实践上的自强、文化上的自信。
实现了战略性、思想性、实践性的统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总体性、全局性、战略性高度,对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新时代文化建设进行系统谋划,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指导性。研究解决了文化建设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强国、怎样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命题,深化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判断和建设性构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特征和时代特征。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既是思想理论层面的认识论,又有实践操作层面的方法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展现出强大的实践伟力。
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以及“七个着力”,对新闻宣传、意识形态工作、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网络综合治理、文艺创作、文旅融合、文物保护利用、文明交流互鉴等作出全面部署,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做好文研院工作擘画,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国家队”,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针对国家文化遗产发展战略的需求和行业发展存在的瓶颈来擘画未来发展,着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
加强基础研究挖掘价值——
围绕国家文物事业总体需求和战略部署,以重大课题项目和重点保护工程为抓手,整合院内外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共同开展文物价值发掘、阐释、利用工作,深入发掘、系统阐释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石窟寺石刻以及可移动文物等蕴含的多重价值,进一步提炼展示体现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不断提高文物资源阐释利用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
加强保护助力文化自信——
以长城、长征、大运河、黄河、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系统保护文物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制定更为精细化、科学化的文物保护利用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文物资源转化为文化强国建设的优势资源;以国家文化遗产科创中心建设为依托,在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为推动文化自信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加强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继续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和大遗址保护利用,让文化遗产保护惠及百姓生活,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为抓手,有效推动革命老区及乡村振兴、红色旅游发展,更好发挥革命文物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黄石等工业遗产资源,引领和指导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以深圳改革开放重要史迹调查及价值挖掘为基础,持续深入开展全国改革开放时期史迹调研工作,更好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加强交流助推文化互鉴——
站在“文化遗产外交”的高度,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做实做深,打造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新动能。持续推动援助柬埔寨、尼泊尔等国文物保护修复工程,进一步深化与意大利、法国、英国、塞浦路斯、埃及、突尼斯等国的文化遗产交流合作,推进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立足首都、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业务布局,不断拓展交流合作,创新业务模式,积极开拓进取、再创佳绩,为文化遗产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更多文化遗产力量。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李六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