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提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站位至立高远、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文物工作作为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次提出赋予我们文物工作者更强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加坚定了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福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前瞻性理念和开创性实践,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物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积极探索符合省情实际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路,成绩彰显,亮点频出,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贡献了福建智慧,打造了福建样板,形成了福建经验。
福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积淀了独特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在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保护利用方面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提出了许多前瞻性思想理念,推动了一系列开创性、示范性的艰辛探索与生动实践,引领了福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警惕对历史文物的“建设性破坏”,在牵头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特别作了《鼓浪屿的社会文化价值及其旅游开发利用》附件报告,第一次将鼓浪屿誉为“国之瑰宝”,统一规划其建设和保护,为鼓浪屿成功申遗打下决定性基础。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协调推动闽东革命纪念馆建设、闽东畲族博物馆修缮,有力促进了宁德文物事业发展。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建立文物保护“四个一”工作机制,组织制定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全力保护林则徐纪念馆和林觉民、冰心等名人故居,推动修复闽王祠、华林寺、琉球馆等重要历史遗迹。在福建省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亲自推动了三明万寿岩遗址保护,等等。这些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为赓续八闽文化的“根”与“魂”奠定了坚实基础。
福建文物工作争当全国楷模,彰显新时代文化的新使命新担当
近年来,福建牢牢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树立文化遗产保护责任重大的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扎实推动保护利用取得实效。11月24日,福建召开了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出席并讲话。福建文化多元、包容、开放,八闽大地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物资源丰富多彩,全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3251处,总量居全国第10位,全省博物馆共147家,全省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469222件/套,计769384件。“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世界遗产数量达5处,并列全国第三。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三坊七巷、闽浙木拱廊桥、闽南红砖建筑等5处文化遗产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召开高规格、高层次全省会议。2021年和2023年,先后两次召开了高规格、高层次的全省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和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出席会议并讲话,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福建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视,勾勒出从文物资源大省迈向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强省的美好蓝图。
文物基础工作不断夯实。新增33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公布382处第九、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出台各种条例、管理办法5个,出台指导性政策意见7项。世遗保护申报卓有成效。2021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专门发了贺信。
考古文物保护业绩喜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做好考古勘探工作,共进行考古勘探304项、考古发掘80项。三明万寿岩、武夷山城村汉城考古遗址成功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暨福建水下考古(平潭)基地揭牌,“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等项目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革命文物工作积微成著。印发《福建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采用革命文物集中区域编制区域性保护利用规划的模式,将重要的国保革命文物连带省保、县保编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效果明显。分两批次公布全省革命文物名录,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831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4.3万件(套),后者高居全国榜首。
文物活化利用持续深化。全省国有博物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开展“博物馆进社区进校园”“网上博物馆”“空中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成功承办了具有“国际视野、中国声音、福建特色、福州味道”的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先后引进了“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大唐盛世 法门珍宝——唐代文物精品特展”“诺亚之子 大美初见——亚美尼亚19-20世纪文化瑰宝展”等特色展览,推出“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福如东海——福文化主题展”等展览,引发新一轮“博物馆热”。近十年累计举办各种展览活动12000多场,参观人数达2.5亿人次。上杭县首次发现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化石、央视直播特别节目《探秘圣杯屿——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受到广泛关注。
文物安全底线得到巩固。制定实施《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基本完成木构建筑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消防设施建设,为607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配置了消防器材,共实施“三防工程”项目129个,全省已落实5559个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
文物机制建设取得突破。国家文物局和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全省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创新途径。三明章公祖师肉身坐佛追索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典型案例,为民间通过国内民事诉讼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开创性案例。首创“文物保险+服务”模式,发挥文物专项资金的放大效应,构建政府、商业保险、第三方专业科技公司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工作模式,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2023年“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推介”入围案例。
服务对台文化交流合作。福建涉台文物1515处,约占全国涉台文物的四分之三。先后争取12.1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共完成454项全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涉台文物保护工程。推进闽台渊源和南岛语族文化考古研究,在平潭设立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教学实习基地。
下一步,福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在夯实文物工作基础、提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推进考古和研究阐释、强化革命文物保护、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加强文物活化利用等方面下功夫,奋力推进新时代福建文物工作成为全国的楷模,为讲好福建故事、建设文化强省、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新贡献。
(作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 傅柒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