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丨让文物“活”出光彩,“火”出流量(现场快评)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2-24 10:24

2月13日晚,位于鲤城区中山路通政巷4号的苏廷玉故居内,保加利亚、新加坡、斯洛伐克、土耳其、泰国、蒙古等六国驻华总领事在此观看南音、提线木偶、宋式点茶、宋式篆香、闽南金苍绣等非遗展演,并与非遗传承人现场互动。

清代四川总督苏廷玉的故居历经百年风霜,而今成为一处富含闽南文化特色的文创空间。经过多年的经营,苏廷玉故居已经成为泉州颇有名气的文化场馆,长期开展南音、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拍胸舞、火鼎公婆、青狮等几十种闽南非遗项目展演和体验活动,让市民游客沉浸式参与“看得见、听得着、可触摸、被感动、有记忆”的闽南文化之旅。

鲤城坐拥泉州古城核心区,有不可移动文物23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9处、占泉州全市超1/5,省级文保单位17处,8处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占泉州全市超1/3。

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如何唤醒文化遗产的生命,让更多人感受文明光彩、传承文化基因?近年来,鲤城通过做好活化利用这篇文章,加强文化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修缮,深挖内涵,创新表达方式,通过文旅融合发展,让文物“活”出光彩,“火”出流量。

融入时代、融入生活,才能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鲤城加强新型业态布局,变文化空间为消费空间,如以世界遗产点南外宗正司遗址公园建设和市舶司遗址考古挖掘为抓手,带动两大世界遗址周边新型业态的更替,串联开元寺、府文庙等世遗点,打造三朝巷、金鱼巷等“网红街巷”。此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旧馆驿24号植入餐饮业态,苏廷玉故居打造成立集研学、餐饮、旅游为一体的文化空间,宋文圃宅打造作为咖啡轻食空间……

文物活起来,带动文创火出圈。鲤城鼓励支持利用文物资源,开发创造文创产品,重点培育形成祈福文化IP和生肖文化IP。在祈福文化IP衍生上,结合关公历史人物形象,打造关公灯、关公赛博手办等文创产品,推出两个月时间,销售额近1000万元。在生肖文化IP衍生上,以鲤城非遗、古城文化为基底打造生肖文创周边产品,2025年“七彩刺桐蛇”首轮授权冠名总价值1308万元,周边产品上线两个月,全市场销售额超1000万元。

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体,鲤城将各主题片区、考古遗址公园、历史街区、代表性传统街巷、主题博物馆、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基地等多样化的历史文化资源编织成网,打造文明互鉴、海贸管理、港城生活、闽台情缘4条文物主题游径,不断丰富游客来鲤旅游服务供给,助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文物活化利用,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从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到加强新型业态布局,再到开发文创产品、打造文物主题游径,坚持守正创新,鲤城不断拉近文物与群众的距离,让文物焕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黄琼芬)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