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日前到访南平政和县,在白茶博物馆的施工现场,望着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主体框架,笔者很是感慨。涉茶博物馆并不少见,但白茶博物馆有所不同,不仅体量大,总用地面积100余亩,建筑规模5万余平方米,而且高标准,对标国家一级博物馆,致力于达到一流水准。
这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主政政和县期间,实施“回归经济”发展战略而引进的一个项目。项目2015年立项,2019年动工,随后就遭遇了三年疫情,迄今才基本完成总体框架。建设者是政和乡贤、民营企业家许庆友。其中经历的困难不难想象。他表示,再难也要做好,这是廖俊波书记生前托付的一件事。
除了建设规模与标准,白茶博物馆的建筑特色同样令人赞叹。其文化密码令人印象深刻:夯土墙、老石条与藏茶。
夯土墙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这是笔者第二次见到博物馆立面采用夯土墙的元素。第一次是在洛阳偃师参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夯土墙是整个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以此展示早期中国的场景和中华文明的肇始。白茶博物馆则运用三合土、仿夯土饰面,不仅与白茶小镇所在地石圳村的古村落风貌相吻合,还彰显了政和千年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
地面老石条除了闽北古厝的条石外,还有一种号称嘉庚石。什么是嘉庚石?陈嘉庚先生当年建设厦门嘉庚中学打造的石板,由于道路及广场改造,退下来的石条,便取名为嘉庚石。都说要就地取材,而建设者却宁愿增加成本,从厦门搬运回来这些石条。踏着嘉庚石,内心就踏实。建设者是以嘉庚先生当年“宁可企业收盘,决不停办学校”的决心和毅力,去完成“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建民营博物馆需要情怀,但博物馆的生存则需要运营。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记录者和见证者,而建设者则以放眼未来的眼光和格局来运筹白茶博物馆的建设。白茶博物馆有个重要的主体建筑是藏茶馆,可以储存50万公斤的白茶,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的白茶仓号。将博物馆与白茶收藏相结合,把白茶变成产品、展品甚至投资品。藏茶馆墙体厚度达45厘米,且用生土夯成,有利于保持恒温恒湿环境,更好地保障茶叶的品质。
白茶重藏。浓酽淳厚的老白茶,浸润着岁月的秘香,贮藏了时光的积淀。了解白茶的人都听说过一句话:“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存放的时间越长,白茶的药用与收藏价值就越高。由此可见,建设者早已开始谋划白茶博物馆的未来。不仅发挥白茶的属性收藏好茶,而且致力于种植、生产、仓储、销售茶叶一体化,以产业支撑博物馆行稳致远,这也是白茶博物馆的独特之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