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物回归既是一个文化事件,也是一个传播事件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 2024-02-08 17:41

 

  

  

  2月5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曹培鑫在发言。图/王远征 摄

  

  在龙年春节临近之际,近日,《文明》杂志社在京举办“中国海外文物的影响和回归”研讨对话会,多位专家围绕“迎新春欢喜回家过大年 牵挂至今漂泊在外文物”主题进行了探讨。

  研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曹培鑫表示,文物的流出和回归是两个动态的过程,中间还有更长的可能滞留在某地的过程。在滞留海外过程中,文物首要的是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前不久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传出的藏品失窃丑闻被曝光,牵动全球神经,这也警示海外文物急需受到专业化的保护。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王晓勇表示,整个19世纪,西方国家兴起文物热、博物热,在这样的潮流下,我国的文物包括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的文物流失得特别快,损失严重。现在,我们克服种种困难,把文物请回家,意义重大。

  在曹培鑫看来,文物的回归其实是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非常好的选题或视角。文物的故事也为海外传播提供了非常好的选题。“文物回归既是一个文化事件,也是一个经济事件,同时也是一个传播事件,它流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故事讲述的过程。”

  曹培鑫认为,所有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载体,这样来看,其漫长的回归过程也就变得没有那么漫长了;另一方面,文物回归有巨大价值,这个文物回归的过程,能变成一个具有丰富教育意义的历程。

  在云南财经大学中国品牌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高阳看来,中国文物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可以把它视为一个媒介,而且这个媒介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文物回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事件,如果这个事件能够被媒体高度关注并且有效传播,获得公众的注意之后,那么实际上文物回家这个过程,或者说这个历史的进程,能在社会公众当中激发出正向的情绪,比如说自信,比如说爱国主义,比如说是奋发图强,它有助推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所以文物回家同时也是文化出海的一个契机。”

   
   
  来源:新京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