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的普查,我国有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还有多种分布在各地未知的古文化遗址或者古墓葬,这些已知或未知的珍贵文物都是犯罪分子觊觎的目标。”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长陈培军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自去年8月31日以来,公安部会同国家文物局组织部署开展了新一轮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公安部会同国家文物局连续4次部署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本报记者了解到,专项行动将延长一年,突出打防并举、以防为先,进一步加强文物犯罪的防范工作。
“专项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李蓓在12月13日下午公安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陈培军向记者介绍了我国在文物安全责任方面采取的举措,解决文物安全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公安部刑事侦查局二级巡视员郑翔向记者介绍了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搭建的“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助力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相关情况。
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文物安全管理制度装上“牙齿”
陈培军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了国家文物局近年来在强化文物安全责任方面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我国有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还有多种分布在各地未知的古文化遗址或者古墓葬,这些已知或未知的珍贵文物都是犯罪分子觊觎的目标。”陈培军告诉记者,在各类文物犯罪活动中,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案发率最高,社会影响也最为恶劣,严重妨害国家的文物管理秩序,危害国家文物安全。
因此,这就需要落实责任,关键是要做到“事有人管、活有人干、责有人担”。
据了解,全国已经有26个省份将文物安全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并细化考核指标。国家文物局出台了《文物督察约谈办法》《文物违法案件督察办法》,湖北、甘肃、河南、青海、江苏、山西等省份也出台了文物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对一些重大文物违法案件和事故进行约谈、通报、曝光,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问责或追责,真正使文物安全管理制度装上“牙齿”,目的是强化政府主体责任。
陈培军表示,解决文物安全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夯实管理使用单位的直接责任。去年,国家文物局出台《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办法》,要求每一处文物博物馆单位都要明确直接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目前各地推进良好。”陈培军介绍,甘肃省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市),福建省近5600处文保单位、17000多处文物点,四川省9000余处文博单位已实施公告公示制度,内蒙古自治区820处文博单位竖立了文物安全公告公示牌。
此外,国家文物局还利用“12359”文物违法举报热线,每年接各类线索2000多起,主要是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文物安全和监督管理。
线上平台助力海外流失文物追索
郑翔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了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成立的“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以及搭建的“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的相关情况。
据了解,2011年5月,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在陕西省公安厅挂牌成立了“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建设了文物犯罪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全国文物犯罪案件的收集汇总和分析研判工作。
2016年5月,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又依托“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建设“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为依法追索我国海外流失文物提供法律依据,为广大群众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举报渠道。
郑翔介绍,该平台搭建在互联网上,支持使用中文、英文两种语言,目前平台共汇总采集了被盗(丢失)文物数据2800余条,已向社会公开发布被盗、丢失文物信息626条,协调国际刑警组织被盗艺术品数据库发布了被盗文物信息136条,并接受公众举报相关文物犯罪线索。
郑翔告诉记者,平台上线后,为追缴安徽省博物馆1988年被盗的一级文物商代兽面纹青铜鬲、四川省图书馆2004年被盗的一级文物唐代手抄佛经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加强国际执法合作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升文物博物馆单位安全防范能力
陈培军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了国家文物局采取措施提升文物博物馆单位安全防范能力的情况。
“安全防范是确保文物安全的第一关口。”陈培军表示,防范的关键是增强文物博物馆单位预警防控能力,提升自身本质安全水平,使不法分子望而生畏、畏而却步。
陈培军说,国家文物局已经出台了《文物安全防护工程实施工作指南》和相关的标准制度,加大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推动文物安全管理标准化和制度化。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约12亿元,支持240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防护工程。比如2020年投入12.8亿元,支持42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护工程,特别是对世界文化遗产地、帝王陵寝和大型遗址、古墓葬等安防设施建设,给予了重点支持。
陈培军表示,国家文物局推动以安全监测、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电子巡查为主的安防设施建设,加强文物安全防范、预警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适用,推动将其纳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导文物资源密集地区建设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智能监控报警装备,把预防关口前移,提升文物安全防范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此外,国家文物局每年组织对部分重点文博单位开展安全抽查检查和随机的突查暗访,及时发现和整改了一批安全隐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