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娑婆自在天——李耕诞辰140周年纪念展”在福建博物院开展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5-10-24 23:03

10月24日上午,由中共仙游县委宣传部、仙游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福建博物院、仙游县博物馆、仙游李耕国画艺术研究院联合承办的“一笑娑婆自在天——李耕诞辰140周年纪念展”,在福建博物院拉开帷幕。

启动仪式现场

作为福建仙游籍的艺术巨匠,李耕是闽中画派的杰出代表,其艺术成就早已享誉业界。弘一法师更将其与齐白石并列,以“北齐南李”誉之,深受国内外艺术界的敬重。据了解,本次展览汇聚了仙游县博物馆、李耕国画艺术研究院、福建博物院等机构珍藏的逾120件展品。涵盖李耕《达摩渡江图》《皆大欢喜图轴》《东坡笠屐图轴》《卖炭翁图轴》等70余件(套)经典之作,同时展出的还有第一次与观众见面的仙游县博物馆藏《满江红》行书横披与李耕画稿,多维度呈现李耕诸科兼擅的全面艺术修养。展览不仅聚焦李耕本人,更有跨时空联动,黄慎、齐白石等人作品也将展出,展品类型丰富多样。

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

“时值李耕诞辰140周年,这场展览既是对宗师的深切缅怀,更是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的生动实践。”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在开幕式上表示,福建从不缺文化艺术底蕴,但像李耕、李霞、黄羲这样的艺术大家,其价值仍需更多元的展示来让公众熟知。2018年福建美术馆曾举办李耕书画展,此次福博再续前缘,意义尤为特殊。他强调,福博作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客厅”,正通过这样的展览让经典艺术走出库房、走进大众生活,而李耕作品中兼具的铁线描功底、“吴带当风”的飘逸意韵,以及典雅文人气与质朴乡土感的融合,不仅是闽地文化的瑰宝,更能成为提升福建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的重要载体,为文博界、艺术界与社会同道搭建合作新平台。

展览现场

“李耕先生是从仙游这片文化沃土中生长起来的大师,他用一生笔墨书写了闽派艺术的传奇。”仙游县县长陈志挺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李耕的精神品格。他指出,追思李耕,既要敬其“以笔为戈”的家国肝胆——民族危亡时创作《苏武牧羊》《岳母刺字》凝聚民心,新中国成立后以《松青鹤白东方红》描绘时代气象;也要感其“化私为公”的赤子胸襟——1953年、1958年两次共捐赠300余幅心血之作,让艺术瑰宝惠及大众;更要传其“薪火不熄”的宗师担当——培育蒋金读、周秀廷等名家,成立国画研究所,让“李耕画派”从仙游走向全国。此次展览既是仙游文化的“亮相”,更是寻求交流合作的“窗口”,诚邀各界人士赴仙游感悟大师风骨、共话艺术传承。

福建博物院副院长张焕新

福建博物院副院长张焕新说,此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更是对闽派艺术精神的传承。未来,福博将继续与各地携手,深耕福建地域美术的整理研究与活化利用,让更多像李耕这般深具地方特色又影响全国的艺术大家,从库房中“走”出来,在展厅里“活”起来,为推动福建文化强省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大力量。

学术研讨会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3日。开幕式当日还同步举办了“李耕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省内外专家围绕李耕的艺术成就、风格演变及其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中的地位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此外,活动特邀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退休教授黄志强先生,作了题为《入妙鬼王一笔成——李耕古典人物画创作探微》的专题讲座。黄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现场观众解析了李耕古典人物画的技法精髓与艺术理念。

观众观展

另据了解,为让观众获得更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本次展览特别增设AI互动项目。观众可通过手指触摸AI绘画系统,实时生成融合个人创意与李耕画风的数字作品,创作专属“李耕风格”作品。主办方表示,这一创新举措让观众在科技赋能中深化对李耕艺术精神的理解,完成一场贯通古今的美学对话。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