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按照国家要求,“四普”工作从2023年11月开始,至2026年6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自“四普”工作进入第二阶段以来,福建省“四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科学调度,稳步推进实地调查工作。目前,南平市已顺利完成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的实地调查复查任务,系福建首个完成复查工作的地级市。
南平市邵武市普查队在金坑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坊儒林郎第
现场踏勘测绘,采集四普数据
为进一步摸清福建文物家底,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福建深刻领会“四普”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普查的新形势、新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方位、高质量推进文物普查各项工作。目前,全省已落实省、市、县三级普查经费7100.5万元,已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32039处,复查率为96.4%,已调查新发现文物1736处。
南平市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级别丰富,涵盖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六大类,朱子文化、闽越文化熠熠生辉。截至12月2日,南平市“四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完成3920处“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复查工作,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完成复查任务。
南平市建阳区普查队测量古建筑-胡巷胡氏民居
“四普”工作开展以来,南平市在全省率先将“四普”工作纳入全市“三争”行动考评,按季度制定“四普”复查率完成指标,实行“挂图作战”,确保高质高效完成目标任务。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对“四普”工作进度滞后的县(市、区)以提示函形式督促落实,并同步报送市委宣传部及市政府办。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压实责任,十个县(市、区)均超序时完成目标任务。下一阶段,福建省“四普办”将督促指导南平市加强内业资料的数据审核把关工作,确保每一处文物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按照“应普尽普、应保尽保”原则,持续加大新发现文物调查力度,为后续研究、保护与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