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社团法人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台湾)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福建省文物局等单位承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北京、台北、漳平、平潭通过网络连线方式举办,主会场设在漳平市。来自海峡两岸近百位专家学者以“南岛语族文化遗产”为主题,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
中华文物交流协会副会长胡冰在致辞中指出,海峡两岸作为南岛语族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区域,开展“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梳理与研究,将有利于全面认识海峡两岸的文化渊源,加强两岸对共同家园的认同。他表示,“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 通过两岸同仁的勠力同心,现已轮流举办十届,这颗深化两岸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交流合作、密切人员交往、合力保护中华文化遗产的“种子”,已经成长为两岸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常青树”,不断为提升两岸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新的活力。
台湾文资专家施国隆提到,两岸文化遗产保护交流自2008年持续至今,论坛议题涵盖考古遗产、传统建筑等广泛领域,两岸学者的交流讨论对台湾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南岛语族文化遗产”研究密切相关,希望可以通过本届论坛,分享交流2016年以来台湾对原住民族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保护的经验与实例,共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发展。
此次论坛以“考古学视野下的南岛语族人群早期文化交流”“台湾的考古学研究与南岛语族:探源、保存与省思”等12个学术专题,从考古学、语言学、分子生物学、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对南岛语族起源、扩散、族群特征等展开研讨。通过汇报讨论、座谈交流,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福建奇和洞遗址的发掘和古DNA探究,显示出8400年前的 “奇和洞人”与“亮岛人”以及南岛语族人群存在遗传学联系,也与台湾岛的阿美族和泰雅族人群具有很强的遗传联系;同时,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发现非常丰富的史前海洋性考古遗存,壳丘头文化和其后发展起来的福建新石器时代文化,表现了南岛语族以福建沿海为源的新发展阶段,实证了台湾史前文化与大陆东南沿海地区有着同一文化传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