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博物馆】宋簸箕形 “婺水刘家”石抄手砚
来源:三明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3-12-07 09:26

  

  该文房用具宋代文物,收藏于三明市博物馆,为二级文物。

  采集于1984年,长13.5、宽8.6、高2.3(cm)重170.88克。  

  

   

  砚呈青黑色,长方形,簸箕状。砚面斜坡式砚堂,墨池较大,三边起边框;砚背手抄式,也作斜坡式,两边角呈山脊状,底部中间竖式阴刻一行草书“婺水刘家龙尾细样砚子”铭文 。此砚石质细腻,光素无纹,边缘刚劲挺拔,典雅庄重,为宋代表性砚式之一。  

  

   

  此砚台1974年出土于三元区莘口镇一座宋墓,同时出土的还有瓷器、陶器、铁器和人物戏剧俑,共20余件。“婺水刘家龙尾细样砚子”是砚台生产作坊的字号,婺水是宋时出产龙尾砚的地方,刘家是工匠的姓氏,龙尾砚表明此砚为歙砚。歙砚有涩不离笔、滑不拒墨、瓜皮而理等优点,唐元和年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砚》一文中已把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列为全国四大名砚。唐末时,歙砚已成为御赐品,持续至清末。据《歙县志》载:“道光间,每年三贡,每贡两份,六方者四匣,二方者两匣,共二十八块歙砚,定期以贡朝廷。”但自嘉庆至光绪末年,这一段时间至今未发现歙石开采记录。

   
   
  来源:三明市博物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