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自宋雍熙四年(987年)去世以来的一千多年里,从宋湄洲乡民“仅落落数椽”立祠奉祀,历经元、明、清三代,逐步走向鼎盛。妈祖信仰的发展历程,遗留下来大量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如建筑宫庙、妈祖圣迹壁画、石刻、崖刻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上各时代的妈祖木雕像、文人墨客记载妈祖宫庙或圣迹的文献、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遇险,转危为安。随船的莆田涵江洋尾村李振告知是家乡信奉的圣墩女神搭救,路允迪回朝复命奏闻,宋朝廷赐圣墩庙额名“顺济”,这是妈祖信仰第一次得到朝廷的认可。
妈祖本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一介女子,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民间在传颂她,宋、元、明、清帝王们给予了35次封号(有40次、36次之说)。尤其清代对妈祖的褒封创下了五个之“最”:次数最多,达14次,与宋代持平;规格最高,“天后”为最高封号,加上尊称“天上圣母”,均达到极限;字数最多,同治十一年达64字;密度最大,咸丰一朝封5次;最有规则,封号虽多,按顺序叠加,有承续性、有序性。同时,清朝赐封妈祖三代,令地方官员春秋谕祭,载入国家祀典,诏普天下行三跪九叩礼,继孔子、关公之后成为清朝三大祀典之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