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青花独占鳌头魁星踢斗三足筒炉,福建民俗博物馆藏品,口径13厘米,底径12.2厘米,高10厘米。直口,筒形至底略收,底呈三足。绘魁星踢斗纹饰。魁星面相惊人,单足立于鳌头之上,另一脚翘起,一手执笔,一手捧斗,寓意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魁星为北斗星之一,人们就魁字取象,塑造鬼举足踢斗之形,用以表示文运之兆,并演化成文运之神。民间百姓信仰魁星的风俗早在宋代就有,明、清时期广为流行,人们拜魁星,祈愿能够金榜题名。
古代科举制度确立后, “学而优则仕”成为广大学子追求功名、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士人对科举考试的热衷,还造就了众多熟语,如“蟾宫折桂”“连中三元”“二甲传胪”“高步云衢”“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都表达了人们对金榜题名的不懈追求之心。
据《八闽通志》载,两宋期间进士及第者为两万九千人左右,福建宋代进士就多达六千多人,占比之重,可见一斑。“龙门一半在闽川”一说由此而来。另据统计,福建历代文状元共有46位,平均年龄33岁,最年轻的18岁。福建还占有多个中国状元历史之最。
比如一榜三鼎甲: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该科状元郑性之(侯官人),榜眼孙德舆(福清人),探花黄桂(侯官人)全是福州人。
三科三状元:宋乾道二年至八年(公元1166—1172年),福州属县永福(今永泰县)萧国梁、郑侨、黄定三人连续三届夺魁,以“一县七里三状元”打破科举史记录。
还有同一地方出了三个状元,长乐文岭镇姚坑村出了姚颖、姚勉、陈文龙三位状元。其中陈文龙虽是莆田人,但长在长乐。
北宋熙宁九年,莆田市的徐铎和薛奕分别高中文武状元,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同年文武状元为同一个地方所得。宋神宗得知大魁天下的文武状元乃是同乡时,不由龙颜大悦,作诗一首:“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一千多年来,全国会元、解元、状元三元同中的,只有14位,福建也有一位,名叫王曾。
福建的状元们悟性超人,勤奋好学。而且绝大多数人务实,秉性耿直,不趋炎附势。从这些状元的经历,可以看出福建历代“尚学”之风浓厚,也正因为如此,“魁星踢斗”这类图案纹饰在福建民间制瓷、木雕等传统手工艺中广泛使用,反映出福建学子渴望青云得志的美好追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