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俗博物馆收藏有一张“清代金漆木雕人物花鸟纹拔步床”。长202厘米,宽194厘米,高216厘米。以十根柱子支撑床顶,四周围栏,整体就像一个小房子,私密性很强。
常言道:“一世做人,半世在床”,床是每天都要使用到的私密卧具,也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种类主要有架子床、拔步床、小姐床、棕床、竹床等。这件清代拔步床,又称为“八步床”和“千步踏床”,大意都是指拔步床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小姐们以小碎步要走好几步。
整张床造型简洁大气,后侧床架上设有三对笼枋橱可置放物品。橱门板上分别雕刻了博古瓶、吉祥花卉、如意、磬、宝剑、古琴、石榴、蝙蝠、葫芦等组合纹饰。有生活幸福美满、平安吉祥、富贵长寿、福禄双全、多子多福等美好寓意。这类拔步床通常都是富裕家庭专门为待嫁闺女定制,闽东地区更是有定制整套家具为女儿陪嫁的风俗。
床在闽南地区也称“眠床”,按闽南当地风俗,新人结婚时一般都会提前一年或以上定制一张眠床。其不仅具有安卧入眠的实用功能,也是出生、成年、结婚、故去等重要场合时的“见证”物,是伴随一生的重要家具。因此眠床从选材、制作到放置都很有讲究。比如摆放位置时,有“东首贫疾,西首富,南首贵,北首死”之说。屋顶有梁的房子则要与梁平行,如果竖放,谓之“挑梁”,被视为不吉利。床板的数量也必须是双数,一般为8块或10块,寓意好事成双。
床也有“床神”,在传统信俗中是住宅神中的重要神灵之一,是庇佑小孩健康成长、夫妻和睦、为故去老人指引方向的保护神。在闽南、台湾等地区依然流行祭拜“床神”,也就是床公和床婆。相传床婆贪杯,床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的习俗一直流传着。闽南风俗中,小孩到十五虚岁时要备“厚礼”答谢床公床婆的“养育之恩”,这一传统的祈福仪式寄托了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繁复的雕花、吉祥的纹饰,人们赋予床富贵长寿、多子多福等美好的民俗意义,父母在为子女打造一张婚床的初衷,就饱含了这一美好的祝愿,它既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人们精神的寄托。过安稳日子,睡踏实觉,就是幸福的人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