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清石雕施琅坐像
来源: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3-07-30 09:44
清石雕施琅坐像,花岗岩材质,通高133厘米,宽53厘米。底座长46.5厘米,宽28.7厘米,高6.5厘米。头戴官帽,身穿圆领对襟长褂,分内外两层,右手掌心朝上置于右腹处,腹微隆,左手抚膝,端坐于长方形座椅上,椅有背靠。内衣摆及地,露双足,足踏方形座。脸部五官已磨损。
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先后任同安副将、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等职。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率领清军将士两万多人从福建铜山(东山)出发,渡海东征,在澎湖与郑氏军队决战,消灭郑军主力,最后迫使台湾郑氏政权投降,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在台湾弃留问题上,施琅上疏康熙皇帝《恭陈台湾弃留疏》,对台湾的重要性作了深刻的分析,提出:“盖筹天下之形势,必求万全。台湾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勿谓被中耕种,犹能少资兵食,固当议留;即为不毛荒壤,必藉内地挽运,亦断断乎其不可弃。臣思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在台湾弃留问题的争论中,力主保留台湾,为清初平定台湾、实现国家统一做出重要贡献。
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康熙皇帝采纳了施琅的建议,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台湾设一府三县,改承天府为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成为福建第九个府。从1684年到1884年的200年内,虽然行政建置略有变动,台湾都隶属福建省管辖。
来源: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