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俗博物馆收藏有一枚“民国寿山田黄冻石王雷霆薄意印章”,长54.66厘米,宽24厘米,高69厘米,重160.8克。以金蟾为主题纹饰,金蟾立于山石之上,翘首仰望明月,口吐祥云升腾而上,空中蝙蝠翱翔,灵动自然。
田黄冻石侧面篆书诗句:“月蟾生彩霞,云福喜朝天 ”,是对正面纹饰的解析,其中“云”字以如意云纹巧妙代替,寓意吉祥。作者为王雷霆,福州雁塔村人,善因材施艺,擅长用薄雕手法,表达高雅的意境之美。
寿山石产自福州市北郊寿山村,是中国四大印石之一。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瑰宝,俗语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田黄石肌理细密,温润可爱,似珍珠光泽,被视为“印石之王”,因其独石分散,无脉可寻,稀有可贵。田黄冻石更是田黄石中的最上品,似凝固的蜂蜜,极为通灵澄澈,是藏家的至爱。
田黄与文人的结缘,要从曹学佺说起,他是晚明时期的文学家、藏书家、政治家。《闽杂记》记载,当时有人挑着稻谷到城里贩卖,用黄石压着稻谷,曹学佺看到后感觉很奇特,于是拿起来欣赏。之后,他将田黄石雕刻成印章同友人分享,田黄石的名气逐渐传播开来。清兵入关后,曹学佺不愿投降,以身殉国,成为文人守节不移的代表。田黄石也与文人节气联系到一起,成为文人雅士追捧的物件。
清朝,田黄石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雍正皇帝常把田黄石作为奖赏,赏赐给皇亲国戚及有功重臣。乾隆时期,著名的田黄石御用印章层出不穷,如“信天主人”“三希堂”“长春书屋”等。“灿如金,润如玉,凝如脂”的田黄石因此获得了“石帝”的称号。
时至今日,福州人对寿山石喜爱不减,从福州寿山石文化城和“早市”“鬼市”文化中就能窥见一斑。樟林村、藏天园、特艺城这些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市场如今依旧人气十足。樟林村是有名的“鬼市”,这里也是寿山石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以前每周三晚上10点,石农和商贩们在樟林村主干道摆摊,一直延续到次日三四点。
“鬼市”开市后,人头攒动,点点微光闪烁在近千个摊位前,人们拿着手电筒认真“相石”,低声询价,这一趟也许是“捡漏”,也许就是“打眼”,这里还有“三不问”原则(不问出处,不问真假,也不问退换),夜幕下充满了“未知神秘”“惊险刺激”的色彩。
闽地多福寿,福山孕福石,暮色下的榕城霓虹闪烁,人流如织,逛一逛夜市看看二手商品,感受“鬼市”的文化氛围,若能“结缘”将“福寿田”带一方回家,想必也能沾沾它的福气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