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国姓府”铜铳,收藏于连江县博物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1989年8月定海湾海底扒壳时发现,1989年11月经福建省文物局鉴定小组评定为国家二级珍贵文物。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清顺治三年(1646)8月清兵入闽,郑芝龙拥兵不战,9月18日福州陷落,郑成功背叛父亲抵御清军,1659年(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率大军进攻南京失败返回厦门,鉴于当时客观形势变化,决计跨海东征收复台湾。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2月郑成功亲率队伍分两批舰船直赴宝岛台湾,一举击败荷军,同年12月13日荷兰侵略者终于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沦为荷兰属殖民地38年之久台湾又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收复台湾的伟大斗争中,郑成功展示了卓越政治、军事、外交才能,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不朽的功勋,他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炎黄子孙敬仰和怀念。
此件铜铳就是当时台湾人民为纪念其功德,尊称郑成功为“国姓爷”,为庆祝胜利并将在所用部分兵器上刻“国姓府”,此件文物是在定海海域打捞上来的,据记载清顺治年郑成功长子郑经曾与清军在定海湾展开一场激战,战船被清军击沉,沉没海底遗留的兵器。后被定海渔民挖贝壳时打捞上来。
铜铳为圆竹筒形,长短共四节,前后两端均有孔,前为炮膛孔,外径5.5厘米,内径2.5厘米,后座装木柄孔,径4.2厘米,中部左右各一实心圆棍状耳,两耳间铳壁上有一引火孔,长各2.5厘米,径2厘米,重10.537千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