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昌纪念馆】谷文昌的自行车
来源:谷文昌纪念馆 发布时间: 2022-08-14 09:10

 

  谷文昌纪念馆存放着一部破旧的老式单杠自行车,车后座上用麻绳绑着一把锄头。车辆的框架完好,无一处变形,只是历经了几十年的岁月而有了锈蚀的痕迹,想来,当时应是被它的使用者细心保养的。这便是谷文昌的“专车”。

 

 

  “专车”的由来 

  1956年7月,回乡探亲的海外华侨吴细狗馈赠东山县委一部小旅行车,谷文昌知道后,提出把车分配给县公安局。当时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车是送给县委的,而且县委也没有车。谷文昌说:“东山是海岛,处于沿海前线,海防任务重,公安局更需要车。”于是,旅行车分配给了县公安局。

  过了一两个月,几个华侨又联合捐赠了一部大车和几辆摩托车给东山县委、县政府,谷文昌又把这些车分配给了相关部门。一天,谷文昌的老战友、时任龙溪海澄县领导到东山了解工作,当他听说谷文昌没有车,下乡就靠两条腿,便劝到:“老谷,买一部车吧。有了车,你就可以跑更多的地方,治理风沙灾害也就更快了。”这句话说到了谷文昌的心坎上,他是多么想早日治服风沙,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啊。在老战友的建议下,东山买了海澄的一部旧小车。车子买回来后,谷文昌交代秘书:“车子出门要登记,不管是谁,无三不出门。”下乡到基层,不可能总能凑齐3个人,因此,谷文昌还是很少坐车出门。1957年年初,谷文昌把这部车上交给了龙溪地区行政公署。

  谷文昌依然步行下乡,他背着行军壶,带着冷馒头,风里来,雨里去,胃病常常发作。东山干部群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一合计,认为海外亲友捐赠自行车比较合适。于是,华侨吴细狗又给东山县委、县政府送来6辆新加坡进口的“红牌”“拉力”牌自行车。县委决定分配一部给谷文昌。为便于下乡,谷文昌收下了。42岁的他一学会骑自行车,就在车后座上绑上锄头,摇摇晃晃迫不及待地下乡了。

  别再磨破了外胎 

  原东山县委组织部干事林木喜曾跟随谷文昌下乡。耄耋老人回忆起这趟下乡,印象最深的是“破胎”。1961年7月的一天,林木喜跟随谷文昌骑自行车下乡,指导铜砵大队整顿三类生产队,忙了一整天,直到晚上6点,两人骑车赶回县城西埔。

  公路上坑坑洼洼。骑行至东沈大队时,谷文昌突然跳下车来:“坏了!车后轮内胎消气了!”那时的农村没通电话,林木喜正着急,只见谷文昌蹲下身子,扛起自行车就大步往前走。林木喜急忙道:“谷书记,前面五六百米远的南埔大队岭上有间修车铺,让我推过去修理吧!”谷文昌说:“这怎么行?这是公家的自行车,别再磨破了外胎。”于是,两人或扛或扶到了南埔大队岭上时,修车铺已经关门,他们只得将自行车寄放在附近等待修补。步行回到县委时,已经晚上8点多钟了。

  公车姓“公” 

  公私分明,公物涓滴不入私门,这是谷文昌严格坚守的底线。谷文昌从不允许家人沾公家的一点油。对于这部“专车”,谷文昌非常珍惜。一回家就上锁,不许家人碰;一有空就上油、擦拭,严加保养,生怕坏了。他始终坚持身为共产党员就要做到清廉公正,恪守“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

  有一天,因工作忙,谷文昌忘将停放在家门口的自行车上锁,被孩子拉到街上骑,他回家知道后,厉声道:“谁叫你们用车子的?这是公家的自行车,你们没有权利使用!”大女儿谷哲慧顶了一句:“不就一辆破车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这话无疑是火上浇油,谷文昌大发雷霆,狠狠训斥了女儿。女儿哭了,刚来不久的岳母也心疼得直掉泪。平静下来后,谷文昌安慰女儿说:“爸爸态度不好,可公家车不能私用,已经对你们讲过多少次了。你们要想学车,等爸爸有钱了,给你们买一部嘛。”

  就这样,从1957年到1964年,这部“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的自行车一直陪伴着谷文昌,踏遍了东山大半田埂村社和山山水水,走进千千万万个农户家中,见证了东山从风沙肆虐、气候恶劣的荒岛,到天蓝水碧、树木葱茏的 “东海绿洲”。

 
 
 
来源:谷文昌纪念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