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寿山石雕的印钮技法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清代,由于帝王对寿山石印章的情有独钟,使寿山石的钮饰艺术得到长足发展,雕刻艺人在继承古代玉玺、铜印等钮饰基础上,创造出造诣很高、风格独特的印钮艺术,寿山石印章成了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珍藏之宝。
福建博物院藏有一洗象钮芙蓉方章,为国家二级文物,系清末著名寿山石钮雕名家林元珠所作。此章底长3.3厘米,高7.6厘米,寿山芙蓉石材质,色猪油白,钮雕四人洗象的情景。印文篆书“汉阳万氏金石图书记”。
林元珠(1864~1935年),字石斋,福州市鼓山镇后屿村人。父亲林淑钦为石雕艺人。元珠幼时随父学石雕,后又拜寿山石雕东门派的鼻祖林谦培为师,尽得圆雕技艺,其印钮、博古及圆雕人物无所不工。清末名流陈宝琛、福建布司龚易图等都争相聘请其为私人雕师,到府制作印钮达数年。林元珠也因此在他们家里,得览《藏宝图录》等清宫秘本及古代雕刻名家的真迹,大开艺术眼界,其技法更上一层楼。他所作的兽钮,筋力遒健,特别着意于须、鬃、毛发的处理;行刀流利,精致活泼;雕刻螭虎穿环,飞鳌水兽等尤为精妙;人物雕刻时,除单尊外,常以半悬身法作群雕,配以背景山树,浑然一体,古朴有趣,时人争相收藏。民国24年(1935年),林元珠逝世,年71岁。林元珠是东门派的中坚人物,他的徒弟有堂弟林元水、次子林友清及郑仁蛟等,也卓有成就,一脉相承,共成一个“东门派”。
林元珠的这件洗象钮方章是件令人赞叹的极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象是神圣祥瑞的动物。大象力大魁武,性灵却温和柔顺,相传象为摇光之星生成,能兆灵瑞。同事,“象”又与“祥”同音,故大象代表吉祥,好景象,能给人间带来和平、美好和幸福。因此,象是寿山石钮雕中常用的一种动物题材。但由于象的体积庞大,所以很难刻画和表现,稍有差池即易成为粗俗呆板、缺少灵性的平庸之作。林元珠不愧为兽钮雕刻的大家,在此件象钮中,他巧妙地将体态笨重的大象做了得体的处理,并在毛发的雕刻上着重进行了细微的刻画,是整个大象的形象显得粗中有细,精致活泼,同时将动态的洗象小童配以四角,整体造型严谨,浑然一体,笨重与轻灵相对比,颇有神采,不同凡俗,确为一件难得的珍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