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新石器时代黑色凝灰岩石箭镞
来源: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2-05-04 09:18

 

  新石器时代昙石山文化时期(距今5000-4300年)。长7厘米,宽1.3厘米,厚0.8厘米。于闽侯县昙石山遗址出土。黑色凝灰岩石质。平面呈长菱形,横截面呈扁菱形,通体磨制精细。这是新石器时代常见的石器类型。

 

 

  石镞,即石箭头,是石器时代一种常见的狩猎工具,最早的石镞发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有两万多年的历史。

  昙石山遗址中出土的石镞数量较多,仅次于锛,约占石器总数的五分之一强,多见于地层中,在墓葬中也发现少量石镞,墓葬中出土的石镞制作一般更为精美。

  根据截面形态可分为不同的型式,有的器身比较扁宽,截面呈细长的柳叶形;有的器身扁宽,截面呈扁菱形;有的体型瘦长,中间有隆起的脊,截面近似菱形。多数翼和铤的界限不明显,少数翼铤分界明显。

 

  石镞是配合弓使用的,使用时安装在竹制或木制的箭杆上,如图所示。

  在距今五千多年的昙石山文化时期,昙石山上气候温暖潮湿,丛林密布,林间活跃着熊罴、老虎、印度象、野猪、梅花鹿等,在弓箭出现之前,只会使用棍棒、石块等短距离攻击武器的人类对这些或凶猛或奔跑如风的野兽无可奈何,弄不好还会丧命,但弓箭出现之后,他们不仅可以藉此防身,还能用弓箭猎取体型比人类大、跑得比人类快、爪牙比人类锋利的动物作为食物了。小小的石镞,记录着人类在征服自然进程中迈出的一大步。

 
 
来源: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