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博物馆】1955年陈开路获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
来源:漳平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2-01-26 09:23

 

  在漳平市博物馆展厅里,陈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这枚勋章为金银合金制作,直径4厘米,厚0.2厘米,重 29.5克,是1955年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发布主席令,授予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1927年8月1日—1937年7月6日)参加革命战争有功人员的荣誉奖章。获得这枚荣誉奖章的,正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无私无畏,不怕牺牲,英勇作战,赢得了“开路先锋”美誉,走过了70多年革命生涯的漳平籍老红军陈开路。2004年经福建省文物鉴定小组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陈开路,原名陈光照,漳平县居仁里丁坂社前洋坪乡(今漳平市西园镇丁坂村前洋坪自然村)人,1913年7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他只读了一年半的私塾后,便给別人放牛牧羊,是个地地道道的“放牛娃”。在他12岁时母亲就不幸去世,父亲体弱多病,兄弟姊妹多,生活艰难。

  1929年8月,朱德总司令率领红四军来到漳平,红军队伍也开进前洋坪,红军处处为穷人谋利,跟反动军队完全不同,每到一地就写宣传标语,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陈开路目睹了这一切,他心里想:“啊,这样的军队太好了!”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田里萌发了参加红军革命的念头。

  他找到一位讲龙岩话的红军排长,向他恳求说:“你是本地人,让我当参加红军好吗?”那年他才刚满16岁,人还不到枪杆儿高,部队嫌他年纪太小,不肯收。过了三天,部队去了城里,他就跟着红军找到部队首长,再三要求加入红军队伍。部队首长见他态度这么恳切,同意他参加红军,并把他编到红四军三纵队三营五连。这位昔日的“放牛娃”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陈开路入伍后,便跟随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开赴溪南、象湖、永春、德化等地,参加了出击闽中的战斗,尔后经永福转到龙岩。1931年初,组织上分配他到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108团机炮连,先后任副班长、班长,参加了福建境内几次重大战斗,打了许多大胜仗,其中有永福之战、漳州之战、武平之战、文坊之战。陈开路是个重机枪手,他的枪法很好,有时一颗子弹不只打死一个敌人,而是往往打掉好几个敌人,在历次战斗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他机智灵活,作战勇敢,屡屡受到部队首长的夸奖,在连队中常常被誉为“开路先锋”,部队首长很赏识他,跟他说:“干脆给你改个名吧,不叫陈光照,就叫陈开路。”从此,这位“开路先锋”就叫陈开路。

  1932年2月,陈开路被调往中央特科学校学习,同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机枪连任连长。1933年10月至1934年9月,他随中央工农红军在江西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打仗打了一年之久。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参加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陈开路参加了抢渡安顺场,飞奇泸定桥等重要战斗,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光辉灿烂的篇章。1935年5月24日,他在安顺场担负把守渡口、防卫掩护部队过河的任务,部队从三个方向冲到敌人驻地,仅用20多分钟就把敌人打败了,这次战斗涌现了强渡大渡河的17勇士。接着,毛主席又发出抢渡泸定桥的指示,部队经过几个昼夜的急行军,边打边走,走了320多里路,按指定时间赶到泸定桥。陈开路带领的机枪连在这次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该连在西桥头设立了射击点,集中火力向着东桥头方向的敌人猛烈射击,经过了两个小时的激战,顺利掩护主力部队全部过河,取得飞夺泸定桥的胜利。

 

 

  1935年8月,陈开路随左路军北上。9月17日红军到达腊子口,这里地势十分险要,又是藏、川、青、甘四省交界地,只有一座小木桥可以通行,是名符其实的“天险”。甘肃军阀鲁大昌布置了三个团的兵力在此防守,红军要通过这个关口并非易事。上级命令“机抢连进入埋伏!"陈开路负责指挥6挺机枪,自己亲自扛一挺,率领战士摸到山沟底下,急速跑到一座木桥头附近架好机枪,定好距离,对准目标,就地待命。不一会,我军的冲锋号响起,陈开路指挥的机枪手不约而同地向敌人开火,子弹象雨点般地落向敌人阵地,敌人死的死、逃的逃,自称“拦路虎”的甘肃军阅鲁大昌再也没有了踪影。红军突破了腊子口天险,为陕甘胜利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6年3月,陈开路被调往红军大学学习,同年12月毕业。在此期间,他参加了围歼阎锡山部“满天飞”独立旅的战斗,到郭家庄阻截阎锡山14个团的进攻,最后取得歼敌3个团、溃敌11个团的战绩。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合后,发生了“西安事变”,打破了蒋介石重新“会剿”红军的计划。1937年初,红军在陕北直罗镇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陈开路同样操持着他的机枪,从另一个小山头对准敌人狠狠地射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敌人纷纷被歼灭和溃逃,为大部队前进扫清道路,从此,也为陕北苏区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在这次战斗中,陈开路缴获了一匹战马,并在这时学会了骑马,但这匹好马不久就换给分区司令员了。这次战斗后,陈开路于1937年2月被任命为红一军团一师十三团困长。

  抗日战争时期,陈开路历任红一军团独立团二营营长、挺进军十一支队六团参谋长、冀察晋五分区 二十六团副团长、冀察晋四分区二十六团团长、延安党校学员、冀察晋独立旅副旅长等职务,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和平漠线战役、解放战争、平郊线战役等战役战斗。在抗日战争的历次战斗中,他执行命令坚决 作战勇敢果断,不怕牺牲;战斗中,他每次都到最前线担任作战指挥任务,亲自到敌前沿勘察地形,了解敌情;他作风顽强,在完成艰苦作战任务的同时,积极鼓舞战士们的斗志,号召和带领同志们奋勇杀敌。1937年,陈开路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他在头部负伤的情况下,带领和指挥战士们与日寇浴血奋战,杀伤大量敌人,缴获了敌人许多武器弹药。1938年2月,陈开路所在三团奉命到敌后开辟平西根据地,他指挥的二营在战斗中打了许多胜仗,成为团里战斗力最强的营,多次担负重要的主攻任务。陈开路在打仗中总结了许多经验,比如:面对敌人的枪炮时,不能直线冲锋,要用“S”形反复行进;吃饭不宜过饱,子弹打到肠子就不容易破,水壶里装点酒,当饭解肌等等。他的这些经验不仅对保护自己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战士的安全也很有启发。这不仅是他长期作战的经验之谈,也是他出生入死的生动写照。

  解放战争时期,陈开路历任冀察晋独立旅副旅长、补训兵团一旅旅长、四野补训四师师长等职务,参加了巩固东北、进军关内、解放华北、解放汉口、解放广东等战役战斗,参加了平津战役。1945年,华北军区安排陈开路率一个营去东北领炮,在他的指挥下,部队风餐露宿,辗转数千公里,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解放前夕,陈开路随部队转战华北华南,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下,陈开路在组织所属部队担负作战任务的同时,积极为部队作好补充工作,为部队训练输送了大量兵员, 为部队的胜利进军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5月,陈开路任空军18师师长,他驻守海口虽然时间不长,却他与海南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1951年2月,陈开路调任广东省公安总队司令员,1957年11月任广西容县军分区司令员,1960年6月晋升为大校军衔,1963年11月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1983年9月,陈开路离体在广州沙河于休所。1988年6 月被批准为副兵团职待遇。

  陈开路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建设, 仍然不忘回家乡漳平看看,他还给家乡的中小学生上光荣传统教育课,教育大家牢记光荣历史,坚持艰苦奋斗,建设美好的漳平。每当他回忆起这些不平凡的经历,他总是无限深情地说:“中国革命来之不易世界和平来之不易,我们不仅要珍情,而且要不懈奋斗!”这就是一位老红军的胸怀,这就是一位共产党人的心声!他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好儿子,不愧为漳平的光荣与骄做。

  2003年6月,陈开路在广州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90岁。陈开路从参加红军开始,身经百战,呕心沥血,为祖国的安宁和建设呕心呖血,尽心尽责。先后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等荣誉。2003年8月,陈开路的子女将他的遗物捐赠给漳平市博物馆。此后,这些记录着老红军陈开路显赫战功的革命文物,一直存放在漳平市博物馆,永远成为陈开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历史见证。

 
 
 
来源:漳平市博物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