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荷兰文古籍——《被忽视的福尔摩沙》
来源: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2-01-21 09:24

 

  1675年荷兰文原版揆一著《被贻误的福尔摩沙》 一级文物。2013年3月20日由福建省文物鉴定中心王永平、陈卫三、陈丽君鉴定(“福尔摩沙”一词的音译来自拉丁文及葡萄牙文的“Formosa”,为“美丽”之意,亦是早期欧洲人对“台湾”的称呼。)。

 

 

  二十四开本,精装,长21.3厘米,宽17.1厘米,高2厘米。此书于1675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作者署名为C.E.S.,经过一位专门编纂荷兰传教史料的学者格罗塞(Crothe)考订,认为作者是当时荷兰驻台湾最后一任行政长官揆一(Frederick Coyett)所著,至少也是他提供的材料写成,C.E.S.大概是“Coyett et socci”(揆一及其同僚)三个字的缩写。

 

 

  此古籍内容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标题是“中国人占领台湾岛的企图和准备,荷兰当局在防御上的颟顸和疏忽”,详述了岛上的风土人情,郑成功军队围攻荷军前的战备活动以及荷兰人漫不经心的防御。下卷为“中国人进攻台湾,围攻热兰遮城,在围城战中双方的战争情况”,详述了郑成功军队围攻荷军以其失败的经过。古籍中引用各种公文、书信、决议录、评议会记录等原始材料,论证极为丰富。书中对于双方交战过程以及热兰遮城被围期间城内荷兰人情况的叙述也非常的详细、生动。尽管作者怀有主观偏见,以荷兰殖民者的立场和视角观察记录郑成功驱荷复台这一历史事件,但仍不失为外国同类记载中最详尽的叙述,足以补充我国史料记载的不足,对于我们研究荷据时期台湾史具有极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荷兰文古籍封面及扉页,扉页上写有“’t Verwaerloosde Formosa Waerachtig Verhael”。

 

 

该幅铜版画分为三部分,上半部分绘台湾地图,两个小天使手上各持一角,从图中信息得知,当时的荷兰人已经能够比较准确的绘制出台湾地图的全貌。中间部分绘制荷兰军队手持兵器骑战马挥手告别台湾的场面。下半部分绘热兰遮城鸟瞰图。这张图作为全本书的第一页,准确的概括了整本书所要讲述的内容,让人一目了然。

 

 

描绘了热兰遮城的宫殿。此图是根据文中对原住民公庙的描述构想出来的,即用鹿骨头、猪骨头作为墙壁装饰物,但参拜者形象又非原住民形象,画家套用了西方的建筑美学,所绘宫殿却都是哥特式建筑,玉宇琼楼。

 

 

描绘的海岸代表厦门岛(aymuy),描绘郑成功的船舰,浩浩荡荡由厦门出发的场面,蓄势待发准备与荷军交战。

 

 

描绘郑氏军队与荷军双方交战的情景。

 

 

描绘荷军投降郑氏军队的过程。此幅“荷军议和图”描绘战败的荷军向郑成功求和的情形,中间营帐中坐者即为郑成功。此铜版画为近代西方与中国交战的第一张纪实绘图,具有经典地位,为历史学家反复引用。

 

  1662年2月9日荷军撤出了热兰遮城,但荷兰人仍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于同年6月以后,连续三次委派使节及大规模舰队前往中国沿海,并企图通过联合清政府对郑氏作战,以重新夺回台湾,并在中国沿海寻找新的贸易据点,荷兰文古籍《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第二及第三次出访(大清)中国记闻》(Gedenkwaerding Bedryf der Nederlandfche Maetschappy,op de kufte en in het keizer-zijk van Taising of Sina )记述了第二及第三次出访中国的具体内容。这是荷兰人在台湾彻底失败后的“回光返照”,也是荷据台湾史的最后一抹“余晖”。

 
 
来源: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