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博物馆】铜铳
来源:东山县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1-11-19 09:49

 

    铜铳是东山县冬古郑成功沉船出水文物,是郑成功军队惯用的兵器。

 

 

  铜铸,造型简约,全长76、口径2.5cm,口沿加厚,直径6cm,距口4cm处加箍。尾銎内径4.4、外径6.7cm,总重12公斤。铳身中部铸一对圆柱耳,长2.5cm、直径2.5cm,距尾銎15.2cm处铸成鼓状药室,直径8cm,正中穿一引信孔。鼓状药室前后加箍。尾銎筒状,深12.5cm,可根据需要装上或长或短的木柄,出水时銎内尚有木柄残存。铜铳不见铭文,但比较福建连江县出水的“国姓府”铭文的铜铳,无论是造型、各部尺寸与重量,均非常相似,如出一模。

 

 

  铜铳经中国历史博物馆作DX一95X荧光能谱仪检测,成分含铁0.11%、铜85.49%、铅2.23%、锡12.17%。成分中锡含量较高,可提高青铜的耐磨性。铜铳还是从铳口装填火药及弹丸的前装滑膛、火绳引发的铳器。铜铳比大炮轻便灵活,威力又大于鸟铳之类的火药枪,海陆战兼宜,尤其适用于海上近战。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这种铳器除了称“铜铳”外,还称“铜百子铳”或“铜百子”。所谓“百子”,不是指每次发射一百颗弹丸,而是每杆铜铳通常配备一百颗弹丸。

 
 
 
 
来源:东山县博物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