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县博物馆】光泽木活字印刷
来源:光泽县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1-10-08 10:12

 

 

 

  2003年,“光泽木活字印刷”收藏于光泽县博物馆,是一套较为完整的清代时期的“木活字印刷”,共有3万多个字模,还配有一些附带用具。有贮字的木盘、木格、版箱以及一些用于间隔字距、行距的木块、木签。活字是由清一色的常用老宋体字模组成。

 

 

  馆藏的“木活字印刷”,是从光泽县寨里镇茶富村何公段村民小组邱盛衍家征集来的。邱盛衍与邹子斌为师兄弟,拜邹子斌父亲邹长明为师傅,邹长明家从父辈开始就以印刷为生,由江西省进贤县农村迁到福建省光泽县,办起印刷小作坊,从事印刷业。由于“文革”期间破“四旧”,小作坊被焚烧,这套工具好在此前被寨里镇山坊村邱姓修家谱搬走并把这套印刷工具藏于烟楼上,才幸免一难。“文革”后,随着社会的开明开放,邱盛衍利用所学的印刷技术和工具,又重操旧业,用于印刷民间风行极广的族谱、请帖、字签等,还有一些经济收入。但随着电脑打字、复印机技术的冲击,“活字印刷”逐渐削弱。邱盛衍只好把这套“活字印刷”封存起来。直至2002年,有一台商得知他家保存了这套清代时期的木活印刷字模和雕板后,登门邱盛衍家要购买这一套印刷工具,邱盛衍老人认为,现没有业务市场,留着这套工具也没什么用,他开价2万元,台商并无讨价还价,并表示几天后提足现金就到邱盛衍家提货。后这一消息传到县博物馆,博物馆馆长得知后立即向主管局领导和时任光泽县政府县长林景华作了专题汇报,说明了其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收藏价值,林景华县长当即表示从财政拨款2万元,将其收藏在光泽县博物馆,县博物馆为其专设了陈列室,至此“活字印刷”成为光泽县博物馆镇馆之宝。由于邱盛衍能灵活运用雕刻木字印刷技术并印刷书籍及族谱,这套木活字印刷技艺现已被列入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邱盛衍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字印刷”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来源:光泽县博物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