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1961年李耕设色俯首甘为孺子牛图轴现收藏于仙游县博物馆,属于国家三级文物。
画图为纸质设色画, 纵109厘米,横53厘米。画面左上部题文:俯首甘为孺子牛。齐景公钟爱幼子荼,口中衔绳使作牵牛戏,余突然跌跤逐扯掉景公之齿。鲁迅先生引以作诗,表示全心全意为劳动人民服务当如景公爱荼,虽作牛折齿亦甘心为民。落款为“七十七叟李耕画”,钤印“李耕”。画面内容以历史人物故事为创作原型,既富生活情趣又含深刻的寓意,倾吐了画家爱国忧民的炽热心声。
李耕(1885-1964年),原名李实坚,字砚农,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等,堂号菜根精舍。福建仙游人。二十世纪中国古典人物画大师,生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自幼随父李墀学画,远溯顾恺之、吴道子、仇英、唐寅、黄慎、上官周等。主张“效先贤、严法度、坚基础、师造化、脱窠臼、创新意”。擅长古典人物,兼善山水、花鸟,书法、诗文、雕塑、弦琴等亦有较深造诣。他作画笔法超脱老练,形、神、韵三者兼备,独树一帜,享誉海内外。其画气势雄健,挥洒自如,素有“南李北齐”之称。1924年,《弥勒佛》等作品参加“东南五省画展”并荣获第一。1928年作品《东坡笠履图》《秋雨归帆》等在“中法绘画联展赛会”中又获桂冠。徐悲鸿观后给予高度评价,并在《申报》发表评论:“有以奇拙胜者,首推李耕君,挥毫恣肆,可以追踪瘿瓢,其才则中原所无……。”1930年与李霞、陈子奋、郭梁等在福州创办福建现代史上第一个艺术团体“龙珠画苑”。抗战期间创作了许多爱国题材的作品,以振奋中华民族抗日之士气。之后,更是佳作频出,艺术日臻成熟。1959年李耕国画研究所成立,李耕任导师,培养出一大批国画人才。同年为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创作巨幅堆漆屏风《松青鹤白东方红》《松鹤遐龄》等作品。196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并为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作示范讲座。他生前把300多幅作品献给国家,2001年仙游县博物馆收藏的李耕作品《春夜宴桃李园》《达摩》分别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收藏。2002年,国家文物局将李耕列为“精品限制出境”的著名画家之一。为弘扬李耕国画艺术,2015年,李耕国画研究所升格为李耕国画艺术研究院。
蔡若虹题赞:“李耕是我国画坛首屈一指的大师,画技独特,自成一派”,李耕艺术是“国之瑰宝、画坛之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