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轴现收藏于晋江市博物馆,2009年经福建省文物局文物鉴定小组鉴定系明末张瑞图真迹,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字幅纵168cm,横48cm,绢本,基本完整。作品为立轴草书三行,每行十五字,诗文为:“胜地岂常得,幽盟难重寻,清晨驱马出,聊此息尘心;鸣磬秋堂湿,然灯古殿深。吹箫爱仙侣,缥缈隔珠林。”落款“瑞图”二字。钤印引首“果亭山人”,落款下朱文“瑞图”,白文“书画禅”。
张瑞图(1570—1641),字无画,又字长公,号二水,别号果亭山人、芥子居士、白毫菴主等。福建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今晋江市青阳街道霞行社区)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于乡;万历三十五年(1607),以探花及第授翰林编修,历官少詹府少詹事;天启六年(1626)迁礼部侍郎,同年秋,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尽管被冠以“阉党”,张瑞图的书法造诣却又为世人推崇。《明史·卷二八八·列传一八六·文苑》载:“以善书名者,临邑邢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邢、张、米、董。”其书法成就之高由此可见一班。张瑞图的书法风格独特,个性强烈。其成就主要得益于其精湛的书写技巧,及善于将楷、行、草等融会贯通的功力。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别具“奇逸”之态。
诗文内容及落款频现 “禅”意,实乃张瑞图晚年“学禅定以求安心之道”在书法上的体现。诗文辞藻大多典自《全唐诗》、《全宋诗》等古典文学。如“幽盟难重寻”句,大致由宋代张栻《二月二十五日登裴台坐上口占》诗(《全宋诗》)“春事如樱笋,幽盟可重寻”一句演化而成。“鸣磬”一词则见于唐代王维《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邱兰若》诗:“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唐人薛能《赠禅师》诗也有 “鸣磬微尘落”诗句。“然灯古殿深”则可从溯源至严维《宿法华寺》 “鱼梵空山静,纱灯古殿深”。“吹箫爱仙侣”在丘丹《和韦使君秋夜见寄》(《全唐诗》)“中有学仙侣,吹箫弄山月”。
作品体势不求正欹,点划无意工拙,捭阖纵横,收放自如。与诗文内容所传达的“禅”意异曲同工,美轮美奂,令人阅后不忍释卷,意犹未尽,尽情地驰骋于书家的“书画禅”之道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