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福丨清青花缠枝花卉五供
——从五供看福建人的感恩与祈福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5-07-23 10:57

 

福建民俗博物馆收藏有清青花缠枝花卉五供器,由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觚组成。香炉高27.3厘米,为折沿长方盆形口,长方颈,朝冠耳,下部分为四面微拱的方形腹,四足;烛台高22.5厘米,上部为平折沿方斗形烛盘,中间为平折沿方斗形托盘,底足外撇;花觚高22.3厘米,方体,撇口,平折沿,长颈,方形腹,底足外撇。五供器身通体以青花绘缠枝牡丹为纹饰,卷曲缠绕、连绵不断,寓意“生生不息”。

五供是专用于祭祀的一组器皿,汉代时期用于祭祀南郊、北郊、明堂、高祖庙、世祖庙。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开始用于佛前供奉,常见有石质、铜质、瓷质。最晚到明代时期出现瓷制的炉、烛台、觚(瓶)五供组合,以此祈盼家宅平安。

明清时期,福建各地宗族祭祖活动较多,人们对仪式中的供器、供品也逐渐重视、讲究。在祭祖仪式中,供案设于享堂中心,先祖牌位供于案上,案前摆放八仙供桌或小供案。桌上依序陈放祭器和祭品,如五供之香炉、烛台、花觚和“牺牲”、菜肴、瓜果等。

牲畜类的供品颇有说法,以泉州农村为例,常见的三牲是猪、鸡、鱼。在闽南话中“鸡”和基、家谐音,象征有家,团圆之意,建基就是建家;鱼象征年年有余;猪和鸡一样象征家,喻指六畜兴旺、人丁兴旺、家庭美满。水果通常用“五果”供奉,主要有柑、桔、苹果、香蕉、桃五种,也有菠萝、橙、甘蔗、木瓜、葡萄等,均有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喜庆含义。

福建地区神明信俗十分繁杂,可以说是国内信奉神明最多的省份之一,这与福建特殊的“境文化”密不可分。境是道教用语,属于道教体系中最为基层的一个级别,福建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一个境,境中供奉的主神大多都是对这片领域作出贡献,如救民于水火、抵御天灾等有功德于村民的人,百姓为了纪念缅怀他们而建庙供奉。境内居民有事没事都会到境庙焚香祈福,其他重要节俗也会隆重举办祭祀活动,是人们重要的精神依托。

福建历史上,人民感念其恩德而造神建庙的神明有很多,如莆田的林默娘、闽南的保生大帝、福州的陈靖姑、永泰的张真君等等。福建人为他们建庙立塑,虔诚供奉祭器供果,祈求他们庇佑生活安康顺遂、幸福绵延不息的同时,也表示福建人民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他们的牺牲、他们的恩德、他们的精神,体现了福建人民知恩图报的美好品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