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福丨安贞堡
——土堡历史更比土楼早,雄伟的围墙,围出一方幸福小天地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5-05-26 16:54
 

安贞堡位于三明永安市槐南镇洋头村,是福建省内现存最完好的古代夯石建筑之一。由当地乡绅池占瑞与其子池云龙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开始建造,历时十四年才完工整座安贞堡前方后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堡内建筑错落有致,飞檐翘脊层层叠叠,墙体雄伟坚固,外围走廊上90个瞭望窗和180个射击孔。19211923,土匪曾先后三次到村里抢劫粮财,村民城堡内躲避,土匪不敢靠近城堡,只好灰溜溜撤走。

安贞堡在构建强大防御功能的同时,极力营造优美、闲适的居住环境。堡内共有大大小小房间360间,功能安排合理,厅、堂、卧室、书房光线通透、舒适宜人。水井粮库、厨房、厕所下水道等配套设施齐全。既能在匪患众多的动乱年代保证宗族的安全,又能在平时实现谧静的田园生活。正如“安贞堡”的名字以及大门两旁的楹联“安于未雨绸缪固,贞观休风谧静多”的寓意居安思危,求国泰民安,隐含着池家父子建堡的初衷和希望。

漫步堡内,柱高梁大,富丽堂皇,绝伦精美的木雕、砖雕、壁画、彩绘随处可见,像是走进了艺术世界,让人感受到建筑之匠心,氛围之典雅。许多跟“福”文化有关的细节更是让人惊喜。比如:堡内石阶梯层都是单数,象征阳;后天井较前天井小,象征昌盛的昌字;主楼天井中部的出水处有螃蟹形状的滤水饰件,寓意守住财气等等。

衍庆堂是安贞堡的主堂厅,当年主人会见宾客和家庭聚会重要场所,“衍庆”二字寓意子孙能繁衍昌盛。二进正厅门楣上书“紫气东来”,寓意祥瑞降临,天官赐福。门屏上绘有文门神魏征和徐茂公,希望子嗣能够加官进爵,彰显门第。堡内还有五十多幅保存完好的彩绘壁画,有牡丹争艳、鲤鱼吐水、腊梅迎春等,生动夺目,充分体现了安贞堡主人的文化底蕴。

安贞楼是福建土堡的典范,福建土堡规模宏大,造型奇特,结构精巧,装饰精美,是福建传统民居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比福建土楼建造时间更早,是福建、江西、广东等地防御性乡土建筑的鼻祖。安贞堡也因此被建筑专家们称为“国之瑰宝”“土堡之父”20016月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过去,土堡只能靠高大围墙、强大火力守护一方世外桃源,人们住在这里,享受的只是小天地之“福”。如今的土堡,恰逢盛世,不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只需要以古朴的建筑艺术、独特的民俗文化去传承发扬“福”文化的精神。这里的人民,也已融进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天地之大,任我翱翔,壮志凌云,“福”气冲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