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福丨南宋木象棋子
——它们沉睡海底七百年,是“福船”建造技艺领先欧洲近千年的见证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5-05-20 10:44
 

1974年,考古学家在福建泉州后渚港发现了一艘在海底沉睡了七百多年的南宋古沉船。专家判断,这是一艘13世纪时泉州建造的三桅远洋商船,从东南亚满载香料抵达后渚港时不幸沉没,是我国出土的唯一一艘由海外返航的古代远洋海船。

沉船上出土最多的物品是香料,有4700多斤,包括降真香jiàng zhēn xiāng、檀香、乳香、龙涎香lóng xián xiāng、沉香等。还有木货牌(签)、铜铁钱、陶瓷器、象棋子等13类,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木制圆形象棋子共有20枚,分红黑两种颜色,兵种有将、仕、士、车jū、象、马、炮、兵等。面对茫茫大海,漫长航期,下象棋应该是宋代船员们在海上打发时间的一大娱乐项目。象棋是中华“福”文化的代表之一。九平十竖的棋盘中,想的是阴阳动静风雷变化,下的是气定神闲子无

比船上文物更有价值的是沉船本身。发掘出的沉船残长24.2米、残宽9.15米,有13个水密隔舱,载重量200多吨,相当于唐代“陆上丝绸之路”700多头骆驼的总运量。宋元时期,泉州以“刺桐港”之名享誉海内外,元代时更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掌管海外贸易泉州市舶司每年都要排办筵”“犒设诸国蕃商”。

泉州后渚港沉船上出土的近百件木质牌签,也证明这艘船搭载的人和货物之多,为加强运输管理,减少差错,船老板在木质牌签上写下人名、地名、货名、商号等,便于识别货主、货物。

悠久繁盛的海外贸易,造就了泉州发达的造船业。福建建造的“福船”以结构坚固、抗风力强、适航性好著称于世。特别是水密隔舱,大大增强了海船的抗沉性,领先欧洲近千年。

福建“福船”还注重生活设施的配备。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道:数百人的大船上,可以储备一年的粮食,能养猪造酒,甲板上还用木桶种植生姜、食用植物等。西方旅行家们对此也印象深刻。他们说每船都有两层,公私房间极多。有些旅客上船后就躲进舒适的包间里,整个航行期间几乎都看不到他们。船上还装有麻布做的天遮,旅客在甲板上活动时免受日晒之苦。当时各国友人都十分喜爱搭乘安全舒适的“福船”

1975年,新华社正式发布泉州湾宋代沉船出土的消息,许多国家纷纷转载,并称之为“世界考古珍闻”。福建“福船”,以“福”为名,更送“福”于世界人民,点点船影,携劈波斩浪之勇,纵横万里之志,以帆为笔,在蔚蓝大洋上画出了象征和平和财富的“海上丝绸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