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福丨清“四快”人物根雕
——中国四大木雕之一,以普通材质、日常情景,表达出最快意的境界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5-05-14 17:08
 

福建盛产杉木、楠木、樟木、檀木、黄杨木等,各地匠师逐渐以特色技法形成了福州木雕、莆田木雕、泉州木雕等不同风格。但随着建筑、家具、佛像、家居陈设品等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木雕原料日趋匮乏。后来,匠人们发现龙眼木材质坚实、纹路细密、色泽柔和,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千态万状,是木雕的好材料,便率先以其为原料,不断增加题材种类,创新技法工艺,形成福建龙眼木雕。

明清时期,福建龙眼木雕如日中天,与浙江东阳木雕、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并称为“中国四大木雕”。

福建博物院藏有一组清代“四快”人物根雕,为福建龙眼木雕的代表之作。作品充分利用龙眼木多变的姿态和虬根疤节来表现人物肌肉的质感和褴褛的衣裳,宛若天成;分别表现了“掏耳朵”“打喷嚏”“捶背”和“醉酒”四种寻常百姓认为充满快意之事。人物造型夸张生动,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掏耳朵”雕像,通高47厘米。一个孩童双目低垂,全神贯注,右手拿捏耳勺,左手轻提老翁右耳,轻巧而小心地操作着。老翁面露微笑,却有些僵硬,仿佛既痒痒又舒坦,既担心又享受。

“打喷嚏”雕像,通高46厘米。夺人眼球的是老翁夸张的表情,额头微皱,眉毛紧缩,眼睛合闭,鼻孔上扬,眼镜也随之翘起,嘴巴不由自主地越张越大……这些都缘于他右手紧握的那根细木棒,直捣鼻孔。原来,老翁想打个痛快的喷嚏,他希望能通过痒痒鼻子,用力地把喷嚏打出,仿佛这样全身经脉能瞬间通畅。

“捶背”雕像,通高45厘米。一个孩童笑容可掬地上下挥舞着手臂,轻捶老翁的背。老翁眼睛微眯,嘴微张,一脸舒坦,虽然衣不蔽体,难掩嶙峋瘦骨,但儿孙的孝顺却让他尽享天伦之乐。

“醉酒”雕像,通高46厘米。老翁侧盘勾坐于长椅,抬头仰面,张嘴大笑,长须飞扬,双手舞过头顶,一副酣畅淋漓、喜不自胜的模样。身后的孩童端一酒杯,伸向老翁,仿佛一边说着吉祥话一边不停地在敬酒,这让老翁很是受用,乐而忘忧。

这组根雕生动而细腻地渲染出普通百姓孝敬长辈的美德和知足常乐的胸怀。“快”,是一种快意享受,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不花钱或只花小钱,就能心神舒畅,安然自得,是精神深处一种不可言喻的快感,也是百姓大众的寻常之“福”,有道是:爽心处自有乐趣,快意时便是春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