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福丨清金漆木雕
——普通百姓祈求吉祥如意和福寿康宁的重要依托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5-05-14 16:56

 

福建博物院藏有多件清代金漆木雕珍品。其中,“八仙图”花板长106厘米,通宽29厘米,厚5.3厘米八仙分列于两板,手持法器,各骑瑞兽,身边随侍小童,形态各异,运用浮雕、透雕相结合的技法刻工精细,整体金漆完整均匀,熠熠生辉。八仙纹样常用于镇宅祈福,有吉祥如意逢凶化吉的寓意。

另一件清代金漆木雕西王母建筑构件”,长49厘米,宽20厘米,厚3.5厘米了西王母乘龙车腾云驾雾而出,凤鸟从天而降场景。画面繁而不乱,人物衣饰纹样清晰可辨,凤羽龙鳞纤毫毕现。西王母雕刻装饰居所,有祈求健康长寿,子孙繁盛之意。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愈加关注,为金漆木雕艺术的推广普及提供了契机。尤其是清中后期,福建金漆木雕迎来全盛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和日常器物的装饰中。传世文物中大部分是这一时期的精美作品,以莆仙工艺最精。

福建金漆木雕采用樟、银杏、冬青、杉、柏、楠等树材,大量运用浮雕、圆雕等多种技法,先将木料雕刻成型,然后髹以色漆为地,再贴以金箔或涂上金水具有富丽精湛、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金漆木雕几乎“有图必有意,有意必有寓”表现祈纳祥的图案琳琅满目愉悦生活和表达精神的艺术品。如五只蝙蝠在祥云中飞翔,寓意“五福临门”;“凤穿牡丹”为祥瑞、美好、富贵的象征;“榴开百子”寓意多子多福;“太平景象”寓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这些图案具有强烈的民间习俗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福建金漆木雕来源于生活,扎根在民间,是普通百姓祈求吉祥如意和福寿康宁的重要依托。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福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珍贵民俗文物,金漆木雕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正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福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八闽大地送去更多祥福。

金漆木雕是福建传统民居及家具中极其重要的装饰手法之一。成品金光灿灿,富丽堂皇,具有别样的艺术魅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