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福丨宋建窑兔毫盏
——被古代日本人誉为“无上神品,值万匹绢”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5-05-07 15:19

 

宋徽宗虽治国无能,却精通茶道,他在所著的《大观茶论》里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点明建窑出产的兔毫盏釉色黑、毫毛长,是精品茶具。

福建博物院藏有一件宋代建窑兔毫盏,出土于建阳水吉窑遗址。此盏外施黑釉不到底,盏身内外有结晶析出的青黄色条缕丝纹,随釉流淌,犹如野兔的毫毛,俗称“兔毫盏”为建窑兔毫盏中之佳作。

建盏是宋朝时中国八大名瓷之一,因工艺复杂成品率极低,又因独特的釉面花纹和那种在阳光下若隐若现的溢彩光泽,深受艺术造诣极高的宋徽宗的青睐,成为皇家御用茶具,许多存世建盏器物底内都有“供御”字样。

除了“兔毫盏”,建盏还有乌金斑、油滴斑、曜变斑、鹧鸪斑等类型,最名贵是“曜变斑”,但成品率太低,几万、十几万件才能出一两件,而“兔毫斑”因为数量较多,反而名声大噪。根据色彩不同“兔毫斑”分为“银兔毫”“金兔毫”“蓝兔毫”等。

宋元时期是福建茶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位于建瓯的北苑御茶园就是北宋朝廷在这里设立的第一家御茶园。欧阳修曾写道:“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宋人崇尚斗茶,蔡襄在《茶录》中记载,斗茶除了评比色、香、味外,还要评比茶汤着盏的水痕,以茶汤面上浮起的白沫多且持久者为胜。

建窑生产的器物,含铁量较高,所以胎体多呈黑色、黑灰色或深褐色,被称为“乌泥建”“黑建”或“紫建”,用来盛茶,黑白分明,便于观察茶沫的白色茶痕,因此大受欢迎

宋代建窑瓷器还远销中东、非洲、西欧。2009年广东阳江海域发现的宋代沉船“南海Ⅰ号”,就装载有大量建盏。日本古代文献《君台观左右账记》记载了当时建盏的价格:“‘曜变斑’建盏为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为次,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小小一个建盏,和《茶录》、“斗茶”等中国茶文化,以及中国陶瓷文化、中国海外贸易文化、中国书法诗词文化等都有紧密关联,这是福建人带给世界的饮茶情趣。于闲暇之时,用建盏沏上一壶茶,择雅静之处,细啜慢饮,无拘无束,大可尽情享受茶香、盏色带来的悠游之“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