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宋代仕女精致的生活态度
南宋黑色纻胎葵形漆奁盒1975年出土于福州浮仓山黄昇墓。奁盒以夹纻工艺制作而成,共分三层,平面呈六角葵瓣形状,口沿镶银边,通体施黑漆,是南宋时期女性使用的化妆盒。出土时盒内装有铜镜、银盅、银罐、银碟、粉盒、粉扑、粉块、棕刷、竹刀、梳子等33件化妆用品。
在宋代,女性化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画眉、油面、涂面、抹粉、穿耳、涂脂、妆靥、斜红、额黄、花钿、点唇……步骤繁多,仪式感十足。与唐朝女性的浓妆艳抹相比,宋代妆容更多倾向于淡雅之美。
面部化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面部是人情感表现的集中所在,最容易引人注目。宋代妇女在眉、唇、耳等面部的化妆上动足了脑筋。
崇尚眉目美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传统,并被文人士大夫视为女性的代名词。宋代女性一般将眉毛剃去,再以石黛等颜料描画成各种样式的眉毛,称为“黛眉”,并在眉额处涂抹黄色的颜料,称为“额黄”。苏轼诗中就写道:“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横云”“却月”都是源自唐代的眉式。
宋代女性的嘴唇化妆,往往以鲜红的唇脂点染成各种形状,式样繁多,流行的有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万金红等名目。
宋代女性的妆容还有红妆、素妆、慵妆等名目。红妆是在颊间施以红粉,唇点口脂;薄妆是在脸部施以淡淡的粉,以显得雅致;慵妆是薄傅红粉,浅画双眉,鬓发蓬松而卷曲,给人以慵困、倦怠之感。
对手部的保养,宋代女性也颇为讲究,往往不惜时间修饰指甲,以增加女性的魅力。当时风俗以凤仙花染甲,称为“金凤染指”。
以上种种化妆技巧都浓缩在这个南宋黑色纻胎葵形漆奁盒之中。以黄昇为代表的福建宋代仕女每天都要坐在台前,打开奁盒,有条不紊地打扮自己,由此开始一天的精致生活。在她们看来,生活不仅意味着柴米油盐,还可以包括胭脂粉黛。对美丽的热爱和执着,也彰显了宋代女性个体的独特身份认知,证明她们正逐渐从“闺房”之中走出,尝试参与到社会事务和地方事务中来。同时,这种爱美之心也反映出宋代士人阶层雅趣的生活状态,更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繁荣所带来的生活富足之“福”及和平安居之“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