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物资源>福建文物资源简介
考古发现
发布时间:2019-10-16 23:22
字体:

福建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十分适宜古代人类生息繁衍,也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址。通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3000余处各类文化遗址得到调查或发掘,取得一些考古发现,其中有五项考古发现先后列入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三明万寿岩旧石器遗址。

入选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前村西北的石灰岩孤峰上。遗址由多处洞穴组成,其中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埋藏在灵峰洞和船帆洞两个洞内,其年代分别为距今18.5万年前和距今3万至1万年前。灵峰洞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填补了福建考古学年代上的一段空白。船帆洞发现的人工石铺面,属全国首次发现,在世界范围内亦属少见。

2.浦城猫耳弄山商代窑群。

入选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位于南平市浦城县下洋村猫耳弄山。共发现商代窑炉9座,在当时发现的早期窑炉中保存最为完整,其中长条形窑炉具备龙窑的一些基本要素,可视为早期龙窑,是当时所知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龙窑。猫耳弄山商代窑群是首次发现的以生产黑衣陶器为主的窑群,为研究“黑衣陶类型”的年代、分期场地、窑炉构造、装烧工艺等学术问题提供了珍贵实物依据。猫耳弄山窑群的发现,为研究中国陶瓷史和早期窑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龙窑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3.浦城管九村土墩墓。

入选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位于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管九村。共发现土墩墓50多座,出土陶器、原始青瓷器、青铜器、玉器等200多件。我国先秦土墩墓被认为是吴越文化的特征之一,福建地区此前从未发现过土墩墓,此次发现则填补了这一空白。墓葬中出土了72件青铜器,器形有剑、戈、矛、箭镞、刮刀、锛、尊、盘、杯等,是福建地区一次性出土青铜器最多的考古发现。还出土了一大批相对完整的黑衣陶、(原始)青瓷器、印纹硬陶器组合,也是福建省一次性发现数量最多的青瓷器组群。管九村土墩墓的发现,对先秦时期越族青铜文化、南方土墩墓起源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4.漳平奇和洞遗址。

入选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位于漳平市象湖镇灶头村。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的洞穴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发现主要有3处人工石铺活动面遗迹,还有打制石制品200余件,以及少量打制骨器及哺乳动物化石。属新石器时代的发现可分为两期,第一期重要遗迹有火塘、红烧土堆等,遗物以打制石器为主,还有少量简单磨制石器及陶片、骨制品、动物骨骼等;第二期重要遗迹有火塘、灰坑、房址、灶、沟等,遗物中的磨制石器显示其磨制技术已较成熟,陶器纹饰内容丰富,还出土了两具较完整的成年人颅骨及部分肢骨。奇和洞遗址具有多个石化层位,对研究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打制技术向磨制技术的发展,早期陶器的发明,海峡两岸的远古人群迁徙和文化交流都具有重大价值。

5.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群。

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位于泉州市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西南面。2015年,苦寨坑发现9条原始青瓷龙窑遗址,出土大量原始瓷标本。2016年又新发现13处窑址,并从多个窑炉火膛底部采集碳粒样本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年代为公元前1400多年至公元前1700多年,即距今3400—3700多年的夏朝中后期到商代中期。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年代最早原始青瓷遗址,把中国烧制原始瓷的历史向前推移了200年。

除了五大考古新发现,还有一些其他重要考古发现:闽侯昙石山遗址、浦城牛鼻山遗址、明溪南山遗址、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福州仓山怀安窑、德化窑址、平潭东面“碗礁一号”清代沉船等。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

福建省文物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水路76号新闻出版大厦6层 福建省文物局

网站主办单位:福建省文物局 联系方式:0591-87505960 传真:0591-87118173

网站标识码:3500000033 闽ICP备08010783号 公安备案号:闽公网安备 35012044029-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