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董其昌仿赵孟頫山水图轴:一轴青绿,千载文心
【文物身份证】
名称:明 董其昌 仿赵孟頫山水图轴
年代:明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收藏:福建博物院
文物特点:绢本、设色、立轴,纵169厘米,横71厘米。笔墨苍润,青绿典雅,构图疏朗,风格峻逸。

一轴青绿,卷起千年墨韵
董其昌师古而不泥古
将赵孟頫的笔意融于自家风骨
绘就一卷明代文人山水的理想之境
绢素青绿浅绛,用墨明洁隽朗
云水林村错落,笔墨苍润松秀
意象呼应,气韵相通见神韵
尽显“淡而有力,淡而有味”的艺术效果

画间题识,尤为珍贵:
题款:颇学赵承旨《林塘晚归图》笔意,又录其诗:“春阴柳絮不能飞,雨后蒲芽笋蕨肥。却恐鸣驺惊白鹭,自骑款段绕湖归。”其昌。
“池上篇”既为鸿雪堂主人书五丈生绡,意犹未尽,更写此图以赠,长卿大夫公,玄宰,戊辰中秋识。
钤印:宗伯学士、董氏玄宰(白文)。
收藏章:末起哉师古父、曾在朱屺瞻家(朱文)。
作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
他承续董巨遗风,融汇宋元意象
提出“南北宗”论,深远影响明末清初画坛
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
享“颜骨赵姿”美称
笔下有山河,墨中有天地
这一轴青绿
是董其昌与赵孟頫的隔空对话
是文人意趣与自然山川的深度融合
(二)北苑御焙遗址:一抹“山水绿”,穿越千年的茶香密码
【文物身份证】
名称:北苑御焙遗址
年代:宋
等级: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生地:南平市建瓯市东峰镇焙前村
遗址特点: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发现50余个建筑遗迹单位
代表性发现:建筑砖铺地面、砖铺天井、石铺天井和道路、龙井亭子建筑群

建瓯北苑御焙遗址(吴震 摄)
镶嵌在闽北山水中的“绿宝石”
静述宋代贡茶“名冠天下”的辉煌传奇
层叠茶垄顺山势起伏
云雾缭绕中仍可见当年
畦畛相望、郁郁葱葱的景象
绿,不仅是茶山的颜色
更是宋人制茶制度、技艺与文明的鲜活印记
工匠垒石为灶、引泉蒸青
不毁林,不凿山
将自然绿意凝入方寸茶饼
实现茶与林共生、制与养并存

北苑茶园(崔建楠 摄)
这一抹绿
是茶叶初摘的鲜嫩
是蒸青工艺中的灵韵
是茶汤倾泻时的温润
更是山水、制度与人文交织的文明画卷
宋徽宗盛赞“名冠天下”
蔡襄等人大力推动
北苑茶达到中国茶叶史顶峰
成为中国茶文化里程碑

北宋茶事题刻奠定了福建茶在中国茶历史上的地位(崔建楠 摄)
北苑的绿
是宋人风雅与山水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染透了闽北的丘陵
更浸润了一整段灿烂的茶文化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