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之隅,历代妙手工匠抟土为器,将一抔抔细土塑成质地坚密的器物,用千年不熄的窑火烧炼出令世界惊叹的莹白。
谁满满“神韵”,慈悲为怀,立于祥云端?是何朝宗手中的观音立像,熠熠光辉,播撒希望的种子。
谁产自“福窑”,魁星高照,手持玉如意?是“中国白”的巅峰之作,惊艳世界,传递福祉与智慧。
谁器通“四海”,中西交融,真言身上纹?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远渡重洋,见证历史和未来。
“何派观音”的芳姿、“文昌坐像”的精巧让“德化白”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白”;漳州窑瓷器作为大航海时期的“丝路使者”,传递着中华文化韵味和艺术魅力……一艘艘满载瓷器与梦想的船只劈开湛蓝海波,从八闽大地驶向远方,凭借一段岁月不染的莹白,把“海丝之路”走出“瓷器之路”的美名,把“商贸之路”拓出“文化之路”的深邃。
瓷行万里,传奇未央。如今,瓷器更成为了现代“国礼”的一种,彰显着中国自信,传递着中国友好。
清乾隆漳州窑米色白釉刻牡丹纹瓷花觚
清乾隆(1736—1795年)
瓷 瓷器
口径18.6厘米 高35.5厘米 腹围39.5厘米足径13.5厘米
国家一级文物
漳州市博物馆 藏
该瓷觚为喇叭口,尖圆唇,直筒长腹,中部鼓圆,刻画牡丹花纹,上下各饰两道弦纹。腹底外撇出棱,矮圈足呈两层台状,足跟刮釉露胎,呈淡褐色,足内满釉。足底内心印阳文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年号款。浅灰胎,胎体厚重致密,外施米色白釉,釉面莹亮,开细小冰裂纹。
该瓷器在造型、纹饰、釉色等烧制工艺上,均反映了窑口的独创风格。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