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之隅,历代妙手工匠抟土为器,将一抔抔细土塑成质地坚密的器物,用千年不熄的窑火烧炼出令世界惊叹的莹白。
谁满满“神韵”,慈悲为怀,立于祥云端?是何朝宗手中的观音立像,熠熠光辉,播撒希望的种子。
谁产自“福窑”,魁星高照,手持玉如意?是“中国白”的巅峰之作,惊艳世界,传递福祉与智慧。
谁器通“四海”,中西交融,真言身上纹?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远渡重洋,见证历史和未来。
“何派观音”的芳姿、“文昌坐像”的精巧让“德化白”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白”;漳州窑瓷器作为大航海时期的“丝路使者”,传递着中华文化韵味和艺术魅力……一艘艘满载瓷器与梦想的船只劈开湛蓝海波,从八闽大地驶向远方,凭借一段岁月不染的莹白,把“海丝之路”走出“瓷器之路”的美名,把“商贸之路”拓出“文化之路”的深邃。
瓷行万里,传奇未央。如今,瓷器更成为了现代“国礼”的一种,彰显着中国自信,传递着中国友好。
明德化窑何朝宗制文昌坐像
明代(1368—1644)
瓷 雕塑造像
高44厘米 底径长21.5厘米 底径宽17.1厘米
国家一级文物
福建博物院 藏
文昌帝君在民间俗称“文曲星”,古代参加科举的考生往往祈求其保佑,以图攀蟾折桂、金榜题名,是明清德化窑人物塑像常见题材。
文昌戴襥头,目形脸,丹凤眼,上下唇及下颌留短须,眉目清秀,神情庄重。内着右衽交领衫,外穿宽袖袍,腰束带,右手执如意,左手扶膝藏于袖内,正面端坐,胎质洁白细腻,釉色乳白,纯净莹润。造像背后钤刻有“何朝宗印”四字方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