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概况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5-08-28 17:59

福建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郑和下西洋扬帆地。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共生,孕育了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截至2025年8月,福建省拥有历史文化名城11个(国家级5个,省级6个),历史文化街区63个(国家级4个,省级59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0个(国家级名镇名村76个,其中名镇19个、名村57个;省级名镇名村124个,其中名镇35个、名村89个),传统村落1193个(国家级552个,省级641个)。

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福建目前共拥有5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1982年入选第一批)、福州(1986年入选第二批)、漳州(1986年入选第二批)、长汀(1994年入选第三批)、莆田(2023年入选第四批)。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邵武、建瓯、武夷山、厦门、泰宁、三明。这些历史文化名城是八闽概念的实体见证和延续。

历史文化街区是经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目前,福州三坊七巷、泉州中山路、厦门鼓浪屿、漳州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有59个。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这些名镇名村是乡土福建的典型代表,也是福建地区多元文化发展历史的活化石。根据这些村镇依托的地理环境,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山区型、海洋型、沿海丘陵盆地型。根据这些村镇承担的主体功能大致又可分四种:贸易型,多位于水路、陆路的重要节点;行政中心型,不同时期管理机构设置于此,如平和县九峰镇,屏南县双溪镇;军事型,福建沿海在明代为防止海上倭寇的侵扰,形成一些城堡类村镇,像马尾区闽安村,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村;还有纪念型,这些村镇在不同时期造成不同的品牌影响效应,如上杭县古田镇,连江县透堡镇,永安市吉山村。

根据这些村镇的主体建筑品类进行划分,大致分为:以福州建筑为代表的闽东传统建筑村镇,分布于闽江上游三大流域的闽北传统建筑村镇,以土楼土堡为例的闽中山地建筑村镇,以红砖建筑为代表的闽南传统建筑村镇,以客家建筑为代表的闽西传统建筑村镇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